榕樹蛾災|朱紅毛斑蛾再爆發 新界榕樹遇襲變禿 波及23棵古樹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本港去年底大規模爆發「朱紅毛斑蛾」蟲害,新界多區榕樹當災,以榕樹樹葉為糧的幼蟲,幾乎把樹冠啃至禿頂。今年五月,這道光禿禿的「風景線」重現,百年榕樹如錦田樹屋、林村許願樹亦無法逃過「蛾災」,其中上水花園(第一號),園內約30棵細葉榕的樹葉,更被幼蟲吃去九成。
有關注團體擔憂,受全球暖化影響,嚴重蟲害增至一年三次,令榕樹百分百自我修復更成難事,加上今年初本港較乾旱,部分受褐根病感染的榕樹,在內外夾擊下,只會每況愈下。發展局亦承認,今年受朱紅毛斑蛾幼蟲影響的樹木數目較往年上升,當中包括古樹名木冊內的23棵榕樹。

【延伸閱讀】

榕樹蛾災|樹幹包草蓆、麻布袋捉蟲 專家促清蟲蛹 防下波大爆發

榕樹蛾災|四棵患「樹癌」古樹受蟲害夾擊 樹藝師嘆錦田樹屋色衰

▼朱紅毛斑蛾再爆發 新界多區見蛾蹤▼

+12

長春社去年發現本港「朱紅毛斑蛾」大爆發,四季常綠的榕樹,大量樹葉遭蛾蟲吃掉,只餘下零星綠葉。蛾蟲蹤跡遍布新界多區,包括屯門、天水圍、錦田、元朗、上水等。今年新發現大埔區亦有蛾蟲蔓延跡象,有當區區議員指,在太和邨、大埔舊墟翠怡街、寶雅苑及康樂園附近的榕樹,均有發現其幼蟲。據長春社觀察,太和邨有榕樹至少失去少於10%樹葉,屬「蛾災」影響初期,而九龍區及港島區暫未失守。

長春社保育經理許淑君表示,捱過乾旱的冬天,今年3月不少榕樹已大致復原九成,當時越冬代的蛾蟲,陸續羽化變成蟲(即飛蛾),飛到樹頂交配及產卵,經10至20天後,3月底已孵化去年最後一代的蛾蟲,較往年早了一個月出現。

蛾蟲由樹頂「開餐」,逐步向下蠶食樹葉,甚至連枝條的韌皮部也不放過。朱紅毛斑蛾的幼蟲日漸「大食」,在約40天的成長週期,幾乎可把整棵榕樹的綠葉食清光。從受災樹底向上望,榕樹已了無生氣。

長春社保育經理許淑君擔憂,受全球暖化影響,嚴重蟲害增至一年三次,榕樹自我修復能力或每況愈下。(歐嘉樂攝)

褐根病古樹少六成葉 較上輪爆發更差

記者本月中到上水區視察,其中上水花園(第一號),園內大部分細葉榕只剩下枝條,仍有少量幼蟲在樹幹上緩慢爬行。去年11月,這裡的榕樹九成樹葉消失,冬天休養過後,今年3月曾長回八成,但兩個月後又變回11月的狀態,樹冠光禿禿,與旁邊茂密的樹木並排,顯得突兀。

附近的北區公園情況相若,其中7棵獲列入《古樹名木冊》的細葉榕,已被幼蟲蠶食了3成至6成樹葉。其中一棵細葉榕(LCSD N/31)受褐根病感染,去年11月又被蛾蟲吃了3成樹葉,到今年5月,失去的葉量再多一倍。

春天和暖乾旱 「蛾災」提早來臨

本港剛經歷一個暖冬,近月天氣較正常溫暖,上周日(23日)天文台總部更錄得攝氏36.1度高溫,是有記錄以來5月份最高氣溫,亦為本港有記錄以來第三高溫,天氣熱得如提早暑假。

許淑君指出,朱紅毛斑蛾以往一直存在,但「蟲口」較少,即使吃葉也不易被察覺,榕樹也很快復原。但受全球暖化影響,增加蟲害爆發機會。她在2019年已收到天水圍居民反映榕樹變禿,去年收到報告的範圍日益擴大。今年「蛾災」提早來臨,許估計出現次數由一年兩次變三次(即5月、7月及10月),變相令樹木恢復的時間縮短。榕樹下一次再長葉,茂密程度或進一步遞減,形成惡性循環。

她以「強頑」形容榕樹,樹冠變禿也會盡力長葉,但受乾旱夾擊,其復原情況令人擔憂,亦影響光合作用,對長遠健康是一大警號。

幼蟲由樹頂逐步向下蠶食,甚至連枝條的韌皮部也不放過,可把榕樹的綠葉食清光。(歐嘉樂攝)

長春社總監蘇國賢亦解釋,病蟲害本身與樹木共存,樹木自有機制應對,但全球暖化令病蟲害惡化,猶如在溫室催谷幼蟲成長,「生多幾代,數量自然多了」,而樹木周期的被動防禦能力未必有效制衡。

《古樹名木冊》現有460古樹,榕樹約佔半數。面對蟲害、褐根病及氣候夾擊,許淑君擔心榕樹也「捱不住」。今年首四個月本港累積雨量只有98.1毫米,較同期正常值300.4毫米少約67%,許淑君認為,政府除防治(見另稿),也要為榕樹紓緩,例如加強澆水,起碼免受乾旱困擾。

發展局承認受影響樹木增加 涉23棵古樹

發展局回覆指,根據樹木管理部門的護養記錄,往年恆常的樹木護養中時有發現朱紅毛斑蛾的幼蟲啃食榕樹樹葉,惟情況於去年夏季較明顯,今年受蛾蟲影響的樹木數目,較往年有所上升,主要分布北區、屯門、元朗及大埔,當中包括23棵古樹名木。

發言人表示,受蟲害的榕樹因葉片減少而外觀變差,但對樹木的整體健康和結構狀況未有構成嚴重影響;而去年夏季受蟲害影響的樹木的健康狀況,在去年底及今年年初陸續恢復,沒有樹木因此需要移除。

▼上水一號花園對比圖▼

▼上水巴士總站對比圖▼

▼錦田樹屋對比圖▼

▼林村許願樹對比圖▼

去年10至11月,朱紅毛斑蛾蟲害影響範圍。(長春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