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數青年做兼職 青協:資歷或不獲認可 缺乏勞工保障

撰文:廖潔然
出版:更新:

香港青年協會今日(29日)發表「新生代的彈性就業模式」研究報告,發現受訪的500名青年中,半數人過去一年從事兼職工、短期合約工等彈性就業,當中三成人一周工作不足30小時。報告分析指,青年人從事彈性就業已成新趨勢,因為更容易控制時間分配、及賺取更多收入。不過,彈性就業者工作經驗或不受僱主承認,部分合約更令他們不受勞工法例保障,青協建議設立相關平台,為青年提供業內資訊及法律支援等。

青協研究發現,過半時下年青人選擇以兼職、自由工作、臨時工作為職業,但勞工保障、資歷認可及法律支援不足。(資料圖片)

青協「青年創研庫」今年11月至12月期間,以電話隨機抽樣模式訪問528名15歲至34歲的在職青年,發現當中超過半數受訪者在過去一年曾從事「彈性就業」,即非全職長工,包括兼職工、臨時工、自由業工作等。

過去一年曾從事「彈性就業」的受訪者當中,每星期兼職工作時數不足30小時的受訪者佔29.7%;合約期只有1年的臨時工作,則佔21.3%;20%受訪者為日間有固定工作,同時「秘撈」做兼職或承接其他短期工作。

研究又發現,從事彈性就業的受訪者,雖傾向認同全職長工更有安全感、及收入較可觀,但亦有逾半人(52.4%)表示兼職、臨時工等工作令時間控制更具彈性,可助平衡生活;近44.8%人認為工作可賺取更多收入。

如以10分為滿分,受訪青年普遍認同終生做一份職業已經過時(平均分為6.40分)、彈性就業令工作與生活之間更容易取得平衡(6.62分),以及彈性就業更有工作自主空間(7.08分)。

青協於今年11至12月間,對528名青年進行電話問卷調查。對於彈性就業成新就業趨勢,青協認為教育局應調整「資歷架構」等配套,提供支援。(照片由青協提供)

資歷成疑 工作欠保障

調查雖反映彈性就業在新一代人眼中愈來愈普遍,但青協的深入訪問中亦發現,彈性工作者的工作資歷不獲僱主承認、工作態度被質疑的情況,造成酬金遭壓、難以重投全職工作的結果。

報告建議,青年人畢業後應先尋找受僱職位,在累積一定經驗和人脈後才開始彈性就業,這樣令成功機會更高,而且可保留受僱的退路。青年創研庫成員黃家裕指,教育局應改善「資歷加構」中「過往資歷認可」的機制,讓青年人零散的工作經驗轉換成可計算資歷供僱主參考。

另外,訪問亦發現,彈性就業的青年一般對勞工保障欠缺重視,例如承接工作時未有訂下合約,部分有合約的個案更加連自己是自僱還是受僱也不清楚。青年創研庫「經濟與就業」組別成員施丰凱建議,設立「彈性就業圈」作為業界平台,提供職位空缺、商用專業服務、法律支援等。創研庫另一成員梁偉基更認為,中學推行的「生涯規劃」教育加入彈性就業元素,為青年分析彈性就業的概念、知識及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