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規劃】應屆DSE學生 終日埋頭追逐分數 反問:仲可以做乜

撰文:林可欣 林綺琪
出版:更新:

中學階段,有人已志向堅定,有人覺得前路茫茫;急着要起步的同時,又不期然懷疑「終點」是不是自己所追求的。大部分高中生當前的生活就只有課本、測驗和考試,因為走在傳統教育制度的路上,要規劃人生必先過DSE大關。
攝影:陳焯煇、梁鵬威

Ailsa(右)憶述,初中她和Christie(左)及另外幾個女同學死黨,下課時經常會到學校附近公園玩耍,但近兩年大家忙於應付測驗,已很少一起去玩。

記者與麥晴晴(Ailsa)和梁長萍(Christie)見面,已是晚上8時,兩人正在青協模擬英文口試練習。以為她們是應屆DSE考生,原來才讀中五。

兩人讀的是藍田Band1學校,每天放學之後,便會立即回家做功課、溫書;食過晚飯後再溫書至午夜12時多。她們有些朋友甚至凌晨3時才睡,5時又爬起床再溫習。因為學校的測驗多,高峰時連續兩個星期,每天至少一個測驗,大家疲於奔命。放假時,二人多數留在家中,Christie說自己英文不好,所以假日看書、讀英文報紙。

努力讀書 就知出路?

現在捱更抵夜,是為了2018年的DSE,那DSE過後呢?

Christie想日後在實驗室做研究工作,又或從政,覺得對社會有貢獻。她想好大學選科時,選讀一些在本地有碩士、博士學位銜接的學系。

記者問她是不是很喜歡讀書,她卻說:「唔係……咁學習係無止境㗎嘛!攞多幾個學位,個人好似升值咗。」她母親希望她選商科,能夠成為專業人士,「出到嚟就會好好搵。」 Christie以「理科都可以好專業」為由,說服了母親支持自己。

回想校內生涯規劃課,離不開講座、職向測試。Ailsa和Christie均認為,測試結果並不是她們感興趣的職業:Ailsa測出適合做三文治製作員,Christie則是做尼姑。比起校內講座,能切實提供升學資訊的校外活動她倆更感興趣。二人曾參加職場實習,到脊醫中心、酒店實習一周;也曾到大學參加課程體驗工作坊,了解大學不同學系。

同是理科生的Ailsa笑說還未想好自己的路向,只知道會循理科發展。小時候曾想做麵包師傅,覺得「日日碌吓碌吓,幾好玩」,長大後有感收入不穩定,夢發過了便算,往後的路要怎麼走仍未想好。近來她覺得做《選擇》月刊中、消委會的產品測試員也不錯:「好似洗衣機有好多個牌子,研究吓邊個最好用,都好似好得意,但我其實唔知要讀乜嘢先做到。」

大部分高中生當前的生活就只有課本、測驗和考試。

放下興趣 眼前只有應考路

「DSE成績同大學收分(學系取錄的分數)要匹配,否則想做咩,諗嚟都無用。」羅俊森(Brian)是另一個在DSE直路上準備衝刺的人。跟Ailsa和Christie一樣忙讀書,他現時每周補習兩天,其餘時間多在家溫書。補習社、學校和家都是在15分鐘步程內。中五時,同學們放學後還會留在學校聊天,今年大家都匆匆回家,各自修行。

校內的生涯規劃講座到底說些什麼,Brian坦言沒有留意:「(講座時)同學都喺度吹水。」有時說到JUPAS選科攻略,實用類的資訊他才會聽一下。

他說,現時對所有事都沒有興趣。小時他愛砌機械人,迷過金庸,也喜歡打機。機械人和金庸小說已不知何時放下;至於打機,他說以前自制力很低,「一打就唔識停」,溫過的書也會忘掉,所以到了今年中六就戒掉打機,只有間中上YouTube看打機短片。

閒暇興趣他聊不上幾句,但說起目前的選科目標卻滔滔不絕。在大埔區Band 1學校名列前三的他,目標都是收生條件較高的學系。兩年前,他曾想過將來做城市規劃,覺得規劃一個城市很有難度,憧憬當中的挑戰性。但父母告訴他,這類工作在香港雖然高薪,但需要的人手不多,着他想清楚「喺香港係咪真係搵到食同埋有工返先?」他最終放棄了這個念頭,現在目標直指醫科,萬一DSE分數不夠,會選讀物理治療、中醫等醫護類的行業。

問他還有其他活動嗎?Brian曾不止一次反問記者:「中學生生活就係咁,如果唔係,不如你話我知仲可以有咩做?」他說,興趣日後可以發掘:「既然我喺其他方面突出唔到,惟有喺成績上贏人。如果成績表現唔錯,起碼無白費呢3年。」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