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醫生.專訪|林哲玄批特首當醫生是敵人 倡免試草案應限港人
特首林鄭月娥前日(18日)公布,放寬引入海外醫生的修例草案將會於6月2日提交立法會首讀。醫療團體「醫護誠信同行」主席林哲玄接受《香港01》專訪,批評特首在最初提出修例時,已把醫生想像為「假想敵」,又把醫療系統弊病的責任歸咎於醫生是不妥,是忽視其他制度問題。
林哲玄指他個人並不反對放寬引入海外醫生,但強調底線是僅限於香港永久居民,又提出放寬初期的對象應只限50間醫學院的畢業生、合資格者在正式註冊前的一年內仍需完成特別評核等建議,認為在免試下,這些方案可為醫生質素設立多重保障。
去年11月特首林鄭月娥出席施政報告答問會時,提到將會研究放寬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的門檻,她當時直言「呢場仗係要打,但希望係和平、無硝煙嘅仗」,今年2月正式提出修例草案時,引數據表明香港的醫生人手短缺,故需引入更多海外醫生。
林哲玄怒斥特首的說法是將醫療系統問題的責任全部歸咎於醫生,無視其他醫護人手、病床等都不足,而醫生與病人的比例亦一直有所上升的情況,他批評特首把醫生當作敵人,「擺咗我哋上枱,我唔反對增加醫生,但唔應該一開始就鬧我哋!」
以免試引入海外醫生,這議案在醫學界中爭議不斷,反對者眾,林哲玄表明不抗拒這些「外來者」。他解釋,在他年少讀醫時,身邊不少同學都是基層出身,而家境較富裕的人,大多把子女送到外國讀醫,畢業後才回流到港執業。他認為,在政府修例後,可鼓勵有錢人家的子女到外國讀醫,把學位留給基層學生,讓他們有擺脫貧窮的機會,而富裕家庭子女亦能透過計劃回港執業,促進醫學文化交流。
最大疑慮是方案如何確保本地醫科生獲優先受訓
不過,林哲玄指出,他最大的疑慮是方案如何確保本地醫科畢業生能夠優先選擇工作和接受培訓,他稱以往醫院管理局曾經在5月招聘有限度註冊的海外醫生,質疑在招聘時機上會否影響到7月才畢業的本地醫科生就業機會,提倡政府要求醫管局日後在9月才聘請海外醫生。
林哲玄坦言政府提出免試方案,對於現時努力溫習考執業試的醫生而言是不公道,政府亦無疏導他們的不滿,但他認為5年的在職評核已足以評估一個醫生能否全面執業,「專科後做五年,通常都已獨當一面」,若有醫生表現不稱職,便應延長其評核期。
他又建議,在評核期的最後一年,除了如常評估工作表現外,負責的機構更應檢視該名海外醫生的知識水平、技能、行為操守,是否達到正式執業的要求,並提供資料予醫務委員會作最後審核,「例如有個醫生好惡死,會鬧病人,喺醫院係teamwork,顧問醫生可能叫佢行開就得,但出嚟執業就唔係咁。又例如個醫生寫排板鬼畫符咁,無人睇得明,喺醫院可以叫trainee(受訓醫生)幫手寫,但做私家就唔OK。」
對於制訂認可院校名單的問題,林哲玄認為初期只認可50間醫學院已足夠,料機制「易加難減」,除非該院校出現大醜聞。坊間憂慮修例後,內地醫生有機會來港執業,林哲玄估計,只有數間排名較高的院校能「入圍」。部份意見認為醫學院的排名多以研究水平衡量,但未必代表學生的臨床表現好,林哲玄則相信,一間好的院校,其學生也不會是「垃圾」,雖然處事方式未必與香港一樣,而在醫院工作會有「師傅」作導師,料不成問題。
對於有病人組織自薦加入制訂名單的委員會,他表明不同意,因為不涉及道德操守的議題,他認為只需熟悉海外課程、訓練模式的人擔任委員便可。
雖然政府表明新方案針對的對象僅限香港永久居民,但已有不少立法會議員明言會要求政府進一步放寬,容許非香港人也可受惠,甚至准許未完成實習的醫科生回港才實習,草案最後會否「大走樣」?林哲玄指他不支持再放寬,雖然起初吸引到的醫生數目或會較少,但相信日後會逐步增加。
林哲玄慨嘆道,香港的醫療問題並非單一的源於醫生短缺,而是結構、模式的問題,例如專科門診輪候時間漫長,他認為應建立普通科醫生和專科醫生合作制,若病人的專科疾病的病情趨穩定,便毋須回到專科覆診,只需家庭醫生跟進情況,「如果有好嘅醫療制度,就算唔夠醫生,都唔會太過唔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