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權益促進會藍宇喬:如政府大力增加院舍名額 可改善服務質素
近年不時發生年長照顧者自殺的倫常悲劇,院舍短缺宿位不足問題受社會關注。老人權益促進會外務副主席藍宇喬認為,在目前供求失衡的情況下,不少院友及家屬選擇不強求自身最理想的院舍,但求有宿位照顧。逼使他們很多時遇上問題都會啞忍,直至出現虐待或疏忽照顧等嚴重事件,家人才敢投訴或尋求協助。
藍宇喬直言,在供求沒重大變化的情況下,「政府根本暫時無法根治問題」。她又認為,如要徹底解決問題,重點是用家要較積極地監察和提出訴求;若政府肯較大力地每年增加院舍及社區照顧的名額,輪候人數減少,院舍自然要較著力「迎客、留客」,照顧顧客的真正需要和要求。
藍宇喬今日(15日)於港台節目《香港家書》中指,院舍質素好壞很視乎供求平衡,以及政府的監察與支持。香港多年來每年輪候安老院舍的人數都多於2.5萬人,今年3月底更增加至34,392人,如政府要回應照顧需求,達至安老院舍「零等候」,則需要投入較多資源,包括土地,金錢及人手。
然而她表示,現今香港要覓地建設院舍相當困難,而且需要長遠規劃及獲得附近居民的接納,新院舍需多年籌備才能投入服務。因此,在目前供求失衡的情況下,令院友及家屬遇上問題都會啞忍,不夠膽提出,院舍質素就算拙劣,也能繼續生存。
藍宇喬又直言,「香港院舍質素雖不至於從沒改善,但在供求沒重大變化的情況下,政府根本暫時無法根治問題」。至於為甚麼照顧者面對沉重的照顧壓力,也不願求助?藍認為「有頭髮邊個想做癩痢?」香港的安老服務種類繁多而細碎,家人與照顧者不易明白,「可以說是求助無門。」
她又指出,香港雖然有日間照顧者服務,但服務未算完全普及,很多家屬並不完全知道可以尋求協助;加上這些服務資源上亦不算充足,除一般社區教育式的推廣、課程及借用輪椅等物資外,很少有預警式的個案發掘及跟進。因此她認為極需要社區關顧及支援,讓服務提供者與照顧者多商議,解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