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市民憂染疫減少外出 浸大中醫求診者減七成 研網上診症
新冠肺炎襲港一年多,部分人因擔心外出會感染到病毒,即使身體感不適,仍延遲求醫,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主任卞兆祥坦言,去年浸大中醫診所的求診者減少,最嚴重時銳減六、七成,惟現時已能回復至疫情前的水平。該學院正研究網上診症的可行性,冀日後可以遠距離做到「望聞問切」。
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主任卞兆祥表示,其診所部份病人有長期病患,擔憂外出看病會染疫,17間診所在去年一度流失六、七成的求診者,但現時已能回復至疫情前的水平。該學院旗下一間「中醫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中心」雖然有透過網上平台為病人提供健康資訊,但不能以此診症、開方,學院正開拓網上診症服務。卞兆祥坦言,「望聞問」都較易處理,但「切」亦即「把脈」難以隔空做到,會研究如何利用科技遙距把脈,而網上診症主要對象是病情穩定的覆診病人,「知道他基本病情,如果情況變化不多,就可網上看症。」
首間中醫醫院招標 浸大是「最後四強」
浸大中醫藥學院院長呂愛平就稱,近年不少35歲左右的病人到其診所求醫,反映中醫在香港日益普及,較年輕的一代也會向中醫求診。政府將興建全港首間中醫醫院,正遴選承辦機構,浸大是「最後四強」之一,呂愛平直言希望投得營運權,不止為市民提供服務,也可協助中醫業在香港的發展,包括教學及研究,他亦認為香港或可開設更多中醫醫院。
浸大中醫未來會開拓服務 包括住院服務
今年是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成立20周年,卞兆祥指,浸大中醫團隊由初期只有數人,發展至現時有80多名醫師,歷年服務人次達270多萬,在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的年度亦有逾18萬人求醫。他稱,浸大中醫在未來會開拓更多服務範疇,包括住院服務;也希望中醫分科可更仔細,除了跌打科、骨傷科外,也發展骨科、婦科、兒科、腫瘤科、老人科等,以提升醫生專業水平;浸大並會推廣中醫成為公營醫療可供選擇的服務之一。為慶祝20周年,浸大將舉辦「五一中醫日」,為已預約的市民提供義診,網上亦會有免費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