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腳助癱瘓者站立學行 水平視線凝望世界:企起身一刻喊出嚟

撰文:朱海棋
出版:更新:

「癱瘓病人長時間坐輪椅,無再試過站立,用水平視線同人凝望、睇呢個世界。佢哋企返起身一刻,會即時喊出嚟。」癱瘓患者復康路長年累月,要用支架重新學習步行,但他們竭盡全力站立,都只可以支持十數分鐘。不過借助機械腳承托起病人重量,患者終由安坐變站立,再伸出腳掌邁步向前。麥理浩復康院醫護坦言「唔係咩驚天動地變化......我哋睇起嚟微不足道,但對佢哋生命已經檻咗一大步」。

頸椎受傷病人可能會造成癱瘓,患者從此臥病在床,有病人大小二便都未能自理,要他人照顧。32歲的Connie,前年6月到香港人熱愛的韓國濟州自駕遊,豈料遇上車禍受重傷,頸椎第二節斷裂,在當地留院一個月,回港時腦幹仍然全癱,無法自行呼吸、全身插喉、只有腳趾公能活動,進食及大小二便都有困難。

籃球場走40步,花上4分鐘,每6秒才一步

本港瑪麗醫院為她植入呼吸起搏器後可自行呼吸,接受復康治療後左邊身體逐漸好轉,但始終未能重新走路,於是接受機械腳復康訓練,一個多月前終於再次感受到踏步的感覺。當日在籃球場走40步,Connie花上4分鐘,每6秒才一步,「太耐無行路,好緊張、怕失平衡,要好信任部機同治療師」,過程中她冷汗盡出、異常疲累,但能夠再次行走已非常難得。

+4

一般人難以想像站立的困難,麥理浩復康院義肢及矯形部主管鄺永祥就分享,「癱瘓病人長時間坐輪椅,無再試過站立,用水平視線同人凝望、睇呢個世界。佢哋企返起身一刻,會即時喊出嚟。雖然唔係咩驚天動地變化......我哋睇起嚟微不足道,但對佢哋生命已經檻咗一大步,好值得為佢哋堅持同奮鬥」。

未有機械腳前,他稱病人只可靠傳統支架輔助,患者、家屬及治療師都要花極大氣力,「(不過)佢哋啲肌肉好快就會疲勞,行幾步之後都頂唔順,腳都震埋會坐返低,唔會行到好耐(自然)會放棄。」

機械腳則可按患者的能力「度身訂造」地訓練,麥理浩復康院一級物理治療師黃方怡解釋,當患者只餘下20%肌肉活動能力,機械腳經調校後可協助他餘下的80%力量。他觀察到,病人使用傳統支架時容易疲倦,一小時只能走幾十步,但使用機械腳後同時段可以行800至1000步,他們練習較多,就更能掌握步行技巧。

不過機械腳並非靈丹妙藥,不是使用後患者必然會健步如飛。瑪麗醫院矯形及創傷外科部門主管黃一華強調,「我哋唔係將全癱嘅病人,恢復返機能可以行得到路,而係通過訓練及儀器幫助,佢哋可以得到多啲鍛鍊,達到最大嘅復康潛能。」瑪麗醫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副顧問醫生高日藍補充,嚴重骨質疏鬆、關節僵硬或無法伸直等病人,都不適合使用機械腳。

黃一華表示,香港每年大約有70人,因意外而導致脊椎嚴重損傷的新個案,包括高處墮下的工傷、長者跌傷等。麥理浩復康院2018年開始推出先導計劃,為全港首間醫管局醫院使用機械腳輔助病人,暫時已有近80人使用,每人平均使用逾10次,團隊去年榮獲醫管局總部頒授「傑出團隊獎」,以表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