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機械腳」助半癱病患重拾步行感覺:好有參與感 腰也舒服
香港耀能協會3個月前引入一套「外骨骼機械腳」設備,用以協助中風、脊髓損傷、腦創傷等行動不便的傷殘人士進行步行訓練,讓他們更好的投入社區生活。
今年33歲的陳詩欣便是受益者之一,10多年前她不幸患上脊髓內腫瘤,胸部以下癱瘓,自此喪失走路的能力,甚至坐在床上也會摔倒。透過傳統的支架方式訓練,不僅過程被動、而且見效慢;自從使用「外骨骼機械腳」進行訓練後,她指平衡能力變強,在機械腳的幫助下,更可重拾行路的感覺。
患者:每個禮拜都好期待訓練
長期坐在輪椅上,陳詩欣腰部肌肉比較弱,即使坐在床上也會跌倒,十分不方便。然而,儘管經過十多年來傳統物理治療,如企架或者踩復健車,惟過程較為被動。三個月前,她第一次使用外骨骼機械腳,陳詩欣憶述自己「很慌亂」,又要聽指令、又要做動作,「好似教返我行路。」
然而,經過訓練,她現時一次可以「行」1000至2000步,也慢慢意識到自己的腰部、腿部仍然有肌肉是有用的,「好有參與感,腰也舒服了許多,每個禮拜都好期待自己可以『行』那1000步。」
香港耀能協會引入的外骨骼機械腳設備,價值過百萬港元,機械腳原先是美國軍方的醫療器械,適用於中風、脊髓損傷、腦創傷及其他先天或後天神經肌肉疾病的患者。一套機械腳設備總重量23公斤,內部配置了多個感應器,可感知患者重心轉移的力量及移動等變化,更可以支撐患者站立時的身軀重量,從而協助患者進行步行訓練。
訓練時間延長逾4倍 可讓患者安全地重複練習走動平衡
耀能協會持續復健中心經理、註冊物理治療師廖志恆表示,機械腳可以讓患者安全地重複練習走動平衡及正確步態,改善站立或者步行的能力,「長坐在輪椅上,對患者的泌尿、呼吸、心血管及消化系統有影響,而且容易出現骨質疏鬆的狀況。」再加上傳統的物理治療需要治療師支撐患者,不論患者還是治療師都十分吃力,而且訓練時間只能在15到20分鐘內;若以外骨骼機械腳輔助訓練,治療師不再需要擔負患者體重,訓練時長最長可達1個半小時,「治療師毋須一心二用,只需專心觀察患者就可以。患者亦不再需要別人扶靠,只跟隨機械腳的指令,也會更有信心。」
現時全港一共有四部外骨骼機械腳,當中只有一部在公立醫院中。香港耀能協會自上年9月引入至今,已經服務了12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