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幕後|老人餐考起亞博總廚:只想隔離病人食得開心早日康復

撰文:溫嘉敏
出版:更新:

病人餐必定淡而無味?未必。亞洲國際博覽館於疫情期間,改建部分展館為社區治療設施,分流接收隔離檢疫人士及病情穩定的患者。在抗疫前線,除了勞苦功高的醫護人員外,原來幕後亦有一群廚師扭盡六壬,希望病人食得好,康復快。不過,製作病人餐單卻考起入行40多年,亞博館中菜行政總廚李鎮光「光師傅」,他更形容今次任務令他「非常頭痕(苦惱)」,直言即使做百圍宴會,萬人自助餐,「菜式迎合我口味就啱喇,但老人餐、醫護餐唔同,又要低糖、低鹽,迎合唔同病症出菜,但又要有品質保證」。

亞博館未有隔離中心前,廚師團隊日常只分為中菜及西餐部,負責宴會及自助餐,但疫情下,團隊由50人增加至約80人,由「兩更」增加成「五更」,最高峰時一次過要處理一餐近900份餐盒。光師傅指,為防人員及環境交叉感染,廚房都要分開數個,令廚房人手安排變得緊張。

+4

比起上百圍的宴會或自助餐,光師傅表示病人及醫護餐工序更繁複,洗菜、切件、分盒等加工工作大增,「團隊做慣數百圍、一萬人自助餐,菜式迎合我口味就啱喇,但老人餐、醫護餐唔同,又要低糖、低鹽,有人有痛風,要迎合唔同病症出菜,但又要夠味,要有『QC』(品質保證)」,光師傅指自己就像「小孩子」,什麼都不懂,要重新演變自己的手藝,依賴亞博邀來五星級的老人醫護中心的廚師,指導他們如何備餐。

在過程中,光師傅稱病人餐單每一個星期都改完又改、試完又試,「都幾乎度身訂造,每個患者食嘅都唔同,可能30個老人家,就有八至九款餐,盒盒貼好標籤唔可以錯」。其團隊既要炮製「正常餐」予一般人士,也要按入住亞博館的長者需要,而設計「碎餐」及「糊餐」,分別供牙齒不太伶俐,以及無牙的人士食用。

我們唔係街邊賣飯盒,賣咗就算,因為病人未出院都喺度食,唔可以粗心大意面對呢件事。
亞博館中菜行政總廚 李鎮光
+6

廚師團隊亦不時要跟醫生及護士開會,追蹤病人情況,不能煮了就算,「一個話好食,一個話唔好食,就要看看是患者的問題還是我哋嘅問題」。光師傅憶述曾經有一名隔離病人在亞博住了十多天,病人吃過他炮製的「豉汁排骨飯」後恢復味覺,令整個團隊上下都心情開朗,「有精神支柱啊,個心都舒服啲,令患者開心,早啲好返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