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投身職場 大學畢業生無奈被壓價 起薪點連跌兩年

撰文:鄧家琪
出版:更新:

每年第三、四季,是應屆大學畢業生紛紛入職、投身大社會的時節。求職網站JobsDB的調查顯示,本年度大專畢業生首份工作的平均月薪為16,077港元,較上年16,692元稍低。
有入職半年的應屆畢業生表示,疫情下市況差,歡迎零經驗的畢業生應徵的職位少之又少,最終選擇一份較市價低的工作。以往被社會視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畢業生,面對今天的現實又會如何?

市務助理起薪1.4萬元 畢業一個月有工返:「算好彩」

入職大型零售公司,任市務助理約半年的應屆大學畢業生KB透露,她的起薪點比起JobsDB調查的平均數更低,只有14,000元,以她了解,同一職位,她公司出手甚至比市價低1,000至2,000元。公司當初壓價1,000元,KB很清楚零售業大受疫情打擊,加上自己經驗少,議價能力弱,最終接受公司的聘用條件。

疫情影響市道,不少打工仔被要求放無薪假、減薪,甚至失業,KB這份工作由求職至入職用了約一個月,她形容自己是幸運的一群,有朋友「雙失」近半年,最近才開始上班。雖然KB今年6月才正式畢業,但自去年9月起已開始求職:「咩都報下......send咗30至50封(求職信),都無認真數。」大半年來她獲七個面試機會,最後收到兩份獲聘通知書。

▼疫情下各行各業受社交距離措施限制▼

+2

大學生起薪點幾代如一日?

JobsDB 本月公布的《2020年大專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於今年8至10月訪問了共1,197名本地大學生及畢業生,顯示大專畢業生首份工作的平均月薪為16,077元,較去年16,692元稍降約3.7%,連續兩年下跌。

立法會秘書處2016年發表「人力調整為香港帶來的挑戰」的《研究簡報》,引用了新世紀論壇的《香港各世代大學生收入比較研究報告》,以五年為一個世代,比較不同年代的大學生的收入。機構最新一份在2018年公布的報告,按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調整薪金,顯示第三代(即1968至1972年出生)和第四代(即1973至1977年出生)的初入職收入最高,接近16,000元;第七代(即1988至1992年出生),只有13,100元,是調查中初入職收入最低的一組。至於第八代(即1993至1997年出生)則回升至14,395元。

不同世代大學生初入職收入比較:

+4

日常開支已佔月薪五成

雖說大學生起薪點增幅追得上通脹,但多年過去,市民消費模式日新月異,如何將14,000元月薪「糧盡其用」?KB稱日常開支已佔人工五成,其餘是家用及與朋友聚會的消遣使費,雖然與家人同住免去供樓壓力,但認為儲蓄空間始終不大,遑論搬離家中,獨立生活或組織家庭。

「當然想有多啲自己空間......如果可以都想搬出去,但始終唔得。」KB假設租劏房獨自生活,可能都得用上月薪的一半,加上燈油火蠟、水電煤氣費,一闊三大,她認為搬出來必定「鋪鋪清袋」,將來要置業和成家立室,更是不可企及。KB屈指一算,起碼月入30,000元才可搬到一個較好的單位自住,以現時的底薪,她預計最快都要五年才可達到這個目標。

▼JobsDB 2020年大專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

疫情「副作用」—搵工難 見工更難

除了起薪點比去年稍低,KB更確切感受到的疫情「副作用」,是求職困難,她笑言畢業始搵工,無法比對過往或疫情前的情況,但從不同求職網站可見,不少公司今年放棄招聘畢業生,適合他們的空缺明顯減少。JobsDB的《調查報告》中,有過半受訪者都覺得招聘職位減少,認為疫情打亂他們的求職計劃。而KB更留意到,即使初級職位,公司都傾向聘用兩年或以上經驗人士。

提到年中至今的裁員潮,市場人力增加,求職競爭加劇,KB直言市場營銷不必具特定專業資格,人人都可入行,供過於求,形容「可能有少少做爛市咁」,加上不少僱主視大學畢業生為白紙一張,經驗較少的他們自然成為次選。

另外一個「副作用」是見工難。以往不少大公司的管理見習生職位,面試流程早早開始,今年則因疫情再三延遲。KB曾獲邀參與大型的消耗品和零售公司的面試,原定去年年底開始的面試,最初宣布押至新年後,及後再延遲到4月,最後直接通知她計劃取消,反映這類見習計劃提供的職位,今年隨之減少。

「漁翁撒網」非上計 尚未入職可考慮進修或大灣區發展

環球管理資詢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人力資源顧問)李漢祥認為,很多企業正面對裁員壓力,仍未裁員已算「很有良心」,加上不少員工正減薪或放無薪假,畢業生新入職的薪水下降亦不無道理,亦對其他員工較公平。

不過李漢祥亦憂慮,現時大學生起薪點偏低,即使將來加薪是過往「好市」的幅度,加薪的實際金額同樣相對地低。他認為已在工作的員工應更落力學習,展現工作能力,將來亦有實實在在的成績跟老闆議價,爭取更大加薪幅度。

至於尚未找到工作的畢業生們,李漢祥建議應更集中火力,專注於自己心儀的行業,加緊準備,「漁翁撒網」式地搵工,只會分散自己精力。另外他又提議年輕人可「向外闖」,尤其是大灣區與香港往來增多,不妨考慮北上發展。假若始終找不到合心意的工作,可以考慮短期進修,可以加大自己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增值自己,到市道好轉時,求職自然更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