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教山蓄水池|學者指現談保育方案過早 促政府加強公眾參與程度
深水埗主教山古羅馬式建築的蓄水池曝光,令水務署工程即時煞停,各界人士亦就保育提意見。香港建築學會今日(7日)就主教山蓄水池舉行座談會,有專家認為現階段就主教山決定保育方法過早,認為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有改善空間,應考慮市民的需要,並加強公眾參與保育工作程度。
有參與的古諮會前委員認為,政府應成立機制讓市民參與,並建議於每區設立資料庫,以便進行城市規劃及保育工作。
▼深水埗主教山羅馬式建築蓄水池曝光▼
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助理教授余家聲說,現階段就主教山蓄水池決定保育方法過早,應先了解當區居民意見、建築物結構、特徵及文化氛圍再決定。政府早前說不排除將主教山配水庫納入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他指計劃的公眾參與程度低,而營運的非政府機構往往有鮮明的服務對象,未必反映市民所需。他認為計劃推行10多年而標準仍未變,有改善空間,政府亦要加強市民參與,諮詢不應流於提供意見。
古諮會前委員倡設18區歷史建築資料庫
古物諮詢委員會前委員、香港建築中心董事林中偉於座談會上說,事件反映政府「後知後覺」,認為審視歷史建築的價值時,不能單靠建築特色及年份作決定,以主教山配水庫為例子,為整個九龍配水系統的重要部份。他指,現時無資料庫去集中有關歷史建築的資料,認為政府應加強與民間合作,建議可於每區設立資料庫,方便作城市規劃及保育工作。
古物諮詢委員會前委員林雲峰說,本港既無文物保育政策,亦未有平台讓公眾參與,建議政府成立機制讓公眾參與保育工作。他指,當年天星皇后碼頭事件後,當時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曾與古諮會成員討論本港保育政策,「十幾年後有答案未呢?」他指,應盡快開放地方讓市民入內,可透過加設鐵梯、打燈等方法。
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蔡宏興稱,事件反映古蹟辦的人手短缺、部門之間溝通差,更導致早於10年前有類似的配水庫被拆走。他認為政府需要優化制度,包括加強資訊透明度,並提供平台讓市民參與,同時應於保育工作上增加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