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癌症篩查 3,500人找出61人患癌 過重人士大腸瘜肉較多
香港中文大學自2018年展開「中大賽馬會齊心防癌計劃」,並提供大腸癌,以及乳癌或前列腺癌等篩查服務,藉此了解肥胖與患癌之間的關連,至今累計招募近3,500名合資格市民參與。
中大公布,計劃找出有10人患上大腸癌、37名男士患有前列腺癌,15名女士患上乳癌,當中1人同時患大腸癌及前列腺癌。另外亦有246人被發現有癌前病變,若未能及早發現有機會演變為癌症。
計劃亦發現,若BMI大於23、屬過重人士,驗出大腸瘜肉的數目多於較瘦的人,而確診患乳癌人士BMI亦屬偏高,不過目前只做了計劃目標人數約三分一,需待有一萬人數據才可再作分析。
「中大賽馬會齊心防癌計劃」由2018年8月至今年8月,兩年間累計為近3,446個無病徵的市民,提供大腸癌,以及乳癌或前列腺癌檢查,以及代謝綜合症的篩查服務。
2.4%男士患前列腺癌 發現時或已屬晚期難根治
三種癌症當中,前列腺癌患病率最高,1,516個參加計劃男士當中,有37人患前列腺癌,比率為2.4%。當中18人屬癌症第2期,另有6人及3人屬第3及第4期。中大外科學系泌尿外科組教授吳志輝指,前列腺癌本身徵狀不明顯,發現患病時多數屬於晚期,故篩查非常重要,只需少量血液樣本已可找出較高風險人士接受進一步檢測。
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趙家鋒指出,若發現患癌時屬第四期,癌細胞很可能已擴散至淋巴、骨等地方,今次計劃找出的三名晚期病人的情況亦一樣,無法完全根治。他稱目前已有多種治療方式如打荷爾蒙針、電療、口服標靶藥等,愈早給予多種治療,愈能提高病人存活率。
篩查揭逾240人有癌前病變 需盡早切除大腸瘜肉
而本港最常見的大腸癌,共3,230參加者接受篩查,當中367人獲轉介做大腸鏡檢測,於347份報告當中,有10人被診斷患上大腸癌,患癌比率約0.3%。10人當中有1人是0期、4人屬1期,均屬早期癌症,另分別有151人及95人被發現有大腸腺瘤及後期腺瘤,兩者均為癌前病變。
中大外科學系結直腸外科組教授吳兆文稱,若未能及時發現腺性瘤、有機會演變成大腸癌,故若發現大腸已有瘜肉屬高危因素,會先為病人切除並化驗。
乳癌未必可自行檢查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張淑儀則透露,在1,846名參與乳癌篩查的女士當中,找出15人罹患乳癌,當中14人土均屬0期至2期,有1人拒絕手術,患癌比率為0.8%。她指坊間仍有對乳房X光造影的誤解,強調X光與照肺片同樣安全,若及早找出患癌,未必需切除整個乳房,亦不需經歷化療所面對的痛苦。
乳癌患者、77歲的謝女士分享稱,自己並無病痛,但去年參與篩查計劃之後發現患初期乳癌,由確診至做手術切除乳房於三個月內完成,她指患癌事前無先兆,以自身經歷朔望其他人亦盡早做檢查,「預早啲好過搞到第三四期自己辛苦。」
過重人士患癌風險較高
除癌症個案外,計劃亦找出50宗新增糖尿病個案。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莫慶堯醫學講座教授、「中大賽馬會齊心防癌計劃」主任沈祖堯稱,已有文獻反映肥胖與患癌有關連,他透露,計劃有3,018名計劃參加者屬超重或中央肥胖,即BMI超過23,暫時發現,過重人士大腸瘜肉數目較瘦人多,而乳癌確診者的BMI亦偏高,前列腺癌則未有很大分別,未有統計學上的差別。
但沈祖堯指,計劃的目標參與人數為一萬人,目前只做了三分之一,仍需待更多人完成篩查才可做詳細數據分析。計劃受新冠肺炎影響,今年2月起一度暫停,至上月重啟,計劃將繼續招募市民參加,料推行至2022年。
沈祖堯指若未來完成所有人的數據,發現患癌症比率有明顯增加,或再考慮向政府提交稿大規模篩查的建議,但仍需考慮計劃的成本效益問題。他又認為市民亦應注重自己身體健康,並非等政府推出計劃才做檢查。團隊認為計劃結果亦顯示,一站式的多樣癌症篩查模式有效,倡成為本港癌症篩查的未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