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研究:通識教科書陷入無監管狀態 促擴審查補充資料

撰文:鄺曉斌
出版:更新:

新高中核心科目通識教育科近年屢遭建制派人士批評,教育局去年9月底推出高中通識教科書「自願送審」計劃,部分出版社刪減有關三權分立、中港矛盾、六四事件及烏坎村事件的內容。然而,相關做法引起教育界不滿,教協直斥教育局「有政治審查之嫌。」
團結香港基金今日(7日)發表通識科研究報告,提出科目存在五大問題,包括重文輕理及教材缺乏有效監管等。其中,基金會批評教育局沒有就通識教科書建立行之有效的審查機制,「導致教科書内容陷入無監管狀態。」基金會建議,政府須公布教材審查準則,同時將審查範圍擴大至教科書附帶的補充材料,又建議當局可以考慮只列出及格或不及格兩個評分等級,僅以及格作為大學聯合招生辦法( JUPAS )升學要求。
教育局前總課程發展主任(通識教育)陳岡認為,通識科不應刪除所有與政治相關的題目,惟須須貼近課程要求,考評內容不能偏頗。

通識教科書「自願送審」計劃後,部分出版社刪減有關三權分立等內容。團結香港基金發表通識科研究報告,批評教育局沒有就通識教科書建立行之有效的審查機制,「導致教科書内容陷入無監管狀態。」(資料圖片)

團結香港基金與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在今年5月至7月,以網上形式不具名訪問71名中學校長及484名通識科教師。結果顯示,在實際教學中有87%受訪教師表示,會以教科書作為主要教學材料。

通識「無需教科書」的理想完全脫離現實需要

研究報告認為,上述結果顯示「無需教科書」的理想完全脫離現實需要,又指教育局沒有就通識教科書建立行之有效的審查機制,「導致教科書内容陷入無監管狀態。」基金會建議, 政府有必要公布教材審查準則,同時把審查範圍擴大至教科書附帶的補充材料。

有39%的教師表示,會以社交媒體作為主要教學材料之一,基金會批評,該做法將嚴重影響教材的真確性及中立性。基金會認為 ,要求當局審核所有網上資料並不現實,但建議政府匯編網上指南,推薦可用的電子教材和補充材料,並定時審閲,支援教師引導學生分辨事實與意見,培養邏輯思考。

+3

基金會建議只列出合格或不合格兩個評分等級

報告指,由於通識科評核屬開放性作答,稱「評改涉及主觀判斷,難以客觀並細緻地將學生劃分為七個等級。」調查結果顯示,約97%受訪教師同意或非常同意語文能力較佳的學生在通識科享有優勢,就此基金會認為,當局可考慮只列出合格或不合格兩個評分等級,作為大學聯招(JUPAS)的基本要求,並加入寫作以外的其他考評模式。

基金會續指,課程及評估有賴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及考評局之間多方委員會的協調,建議政府可重新審視委員會的組成及反饋機制,加強兩者之間的協作,「確保課程及評估的發展目標一致,避免由考評反過來主導課程發展。」

香港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形容,通識科對比當年的理想是「異化、偏離目標、越走越遠」。他引述研究報告數據指,逾七成教師會利用報刊內容作教材,但他認為部分報道偏頗,甚至屬於煽情或虛構,「不能當作事實。」他表示,作為教育工作者須反思,又認為將該科命名為「通識教育Liberal Studies」並不合適,建議應改稱「綜合教育學科Integrated Studies」。

教育局前總課程發展主任(通識教育)陳岡認為,通識科不應刪除所有與政治相關的題目,惟須須貼近課程要求,考評內容不能偏頗。(資料圖片)

教育局前課程發展主任:通識不應刪除與政治相關題目

與會的教育局前總課程發展主任(通識教育)陳岡則認為,通識科名稱的「Liberal」字眼應該保留,評級在只設合格及不合格以外,可考慮設「優異(Distinction)」等級,但他認為,不設七個成績評級時,學生不會對該科學習有興趣。

陳岡指,通識科不應刪除所有與政治相關的題目,談及今日香港或現代中國議題時很難不涉及政治議題,重點是須貼近課程要求,考評內容不應偏向任何一個立場。

另外,報告亦指出,現行通識科内容過於重文輕理,未能達至當年「文中有理、理中有文、文理兼備」的初衷。基金會建議,當局應為通識科增設修讀選項,讓文科生接觸更多理科内容,理科生接觸更多文科內容,透過通識科協助 新高中課程保持文理均衡。

教育局: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月內提交通識科最後報告

教育局回應指,通識教育科是一個長期備受多方關注的高中必修科目,社會上存在不同意見,包括課程的內容、教材的選擇及編排,以及教授的方法和評估等。 發言人指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現正撰寫最後報告,預計將於月內向政府提交最後報告,教育局將仔細考慮報告的內容,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審慎進行跟進工作,如有任何涉及課程內容或考評的改動,都會按現行機制,交由教育局相關組別,以及諮詢法定組織(如課程發展議會、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跟進 , 以落實通識教育科的未來路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