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潤雄:學校不應為初中設通識科 冀未來「呢科無學校參與」

撰文:陳晶琦 胡家欣
出版:更新:

通識教育科是中學文憑試的必修科目,有學校為令學生盡早適應課程,由初中開始已開設相關科目。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今早(5日)接受商台節目《政經星期六》訪問,強調通識科屬高中科目,就初中課程應著重培養知識基礎,故稱「初中不應有通識科」。
據楊潤雄了解,去年仍有110多間學校為初中學生設立通識科,當局將持續與學校洽談,料今年不會超過20至30間設有相關科目,冀未來「呢科無學校參與、課本亦唔需要用」。
教協副會長、中學通識科教師田方澤指,過往學校開設校本初中通識科恆之有效,但近年教育局卻對這科取態有變,令大多學校改名為「生活與社會」科應對。他指,雖然實際上對教學內容影響未必太大,但教育局形式上干預校本,質疑背後有政治動機。

↓↓高中通識科教材 過去已刪減內容↓↓

+2

楊潤雄解釋,初中學生應集中培養知識基礎,方能在高中課題時分析題目並運用多角度思考,否則未能建立知識基礎,屆時將會是「空談式辯論」,故他認為「初中不應有通識科」。

初中通識科課本都唔需要再用

他續指,據了解去年仍有110多間學校為初中學生設有通識科目,料今年不會超過20至30間學校。同時指出,現時坊間可見的初中通識科書本,或是數年前設有,但因應初中年級不需設立通識科目,故相信未來「無學校會參與、課本都唔需要再用」。

教協副會長、中學通識科教師田方澤指,過往學校開設校本初中通識恆之有效,但近年教育局對這科取態有變,質疑背後有政治動機。(資料圖片)

通識老師:過往校本初中通識恆之有效 教育局近年取態有變

過去有傳媒統計有220間中學設立校本初中通識科,佔整體約四成六。教協副會長、中學通識科教師田方澤表示,自新高中學制推出以來,有不少中學均開設初中通識科,教學內容主要涵蓋時事議題、個人成長與發展及跨學科專題研習等,以銜接高中通識教育科,做法一直恆之有效。

田方澤指,據知當年教育局對學校開設初中通識正面,不過,近兩、三年卻對這科取態有變,認為這科不符合人文學科的領域範疇,派員到校視學時亦會多提出質疑,在目前大環境下,學校大多將初中通識科改名為「生活與社會」,或是採用綜合人文科保留相關學習領域。

他認為,學校將科目改名後,由於「生活與社會」科設課程指引,故預計將要採用官方教科書,不如以往般以校本教材為主,但實際教學內容未必影響太多。不過,田質疑,教育局多番向學校施壓,干預校本設立初中通識,難免令人聯想有政治動機,想取消整個通識學科。

通識教育科是中學文憑科的必修科目,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稱,有學校為令初中生盡早適應課程,為初中生設立通識科。(資料圖片)

至於《港區國安法》自6月30日通過並在港實施,當中指出須加強國家安全教育,並提高守法及安此意識。楊潤雄稱,重點是教育及認識,希望透過教育令學生培養安全意識及建立國觀念,並對國家有認同感、責任感以協助維護國家安全意識。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稱,初中學生應著重培養知識基礎,故不應設立通識科目。(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