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深喉唾液、鼻咽、咽喉拭子 一文看清三大檢測方法異同

撰文:陳淑霞 溫嘉敏
出版:更新:

本港疫情大爆發,港府早前宣布,將展開全民自願檢測,由3間內地檢測機構包括華大基因、金域檢驗及凱普醫檢承辦服務。
當局尚未敲定相關採樣方式,除港人較熟悉的深喉唾液檢測外,鼻咽拭子及咽喉拭子亦是考慮之列,《香港01》綜合資料及專家意見顯示,由專業醫護協助採集咽拭子的檢測準繩度較深喉唾液為高,但倘由市民自行「撩喉嚨」或「採鼻」,則有機會出現偏差,減低樣本靈敏度,亦未必適合兒童或長者。

港府將推行全民自願檢測,但尚未敲定派發及檢測形式。圖為日前慈愛苑派發咽拭子採樣套裝情況。(梁鵬威攝/資料圖片)

採集方法及所需檢測、化驗時間

深喉唾液:

可由市民自行採集樣本,需時1至數分鐘,但必須於起床後、刷牙漱口及飲食前採採集。化驗結果出爐需時1至7個工作天不等,視乎醫療機構檢測量及能力而定。

鼻咽拭子:
主要由身穿全副防護裝備的醫護人員協助採樣。化驗報告最快即日可取,視乎提交樣本時間。

咽喉拭子:
主要由身穿全副防護裝備的醫護人員協助採樣。根據《人民日報》報道,於武漢負責相關採樣工作的武漢市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士長盧丹提及,採樣平均需時3分鐘,惟耐受能力較差者,中途需反覆漱口或休息,最長一次曾花了10多分鐘採樣。其中一間受政府委託進行普及社區檢測的凱普醫檢,其在港開設的香港分子病理檢驗中心主任黃利寶曾指出,若採用拭子取樣,同時以混合樣本檢測,每日檢測量可達50萬個樣本。

採集步驟

深喉唾液:

根據醫管局示範片段所示,測試者須於起床後,刷牙漱口及飲食前採集樣本。首先清潔雙手,並檢查樣本瓶的個人資料,隨後打開瓶蓋,於喉嚨發出「Kruuua」 的聲音,以清出來自咽喉的唾液,並將約4 毫升的唾液吐入樣本瓶內,期間避免唾液沾到樣本瓶外面。接著可蓋好及扭緊樣本瓶蓋,並用紙巾抹乾淨樣本瓶表面,再放入樣本袋內,並清潔雙手。

+1
深喉唾液的檢測方式較為港人熟悉,亦即一般常聞及的「樽仔」檢測。(歐嘉樂攝/資料圖片)

鼻咽拭子:

一般需在戶外或空曠的大房間進行,醫護人員必須身穿防護裝備,並以長棉棒在鼻腔深處擦拭取樣,取樣後立即放回樣本瓶。根據港怡醫院簡介指,醫護人員會於獨立房間中收集病人的鼻咽拭子樣本,並輕輕將無菌的棉花棒從鼻孔水平插入鼻子的後方,然後輕輕旋轉,收集分泌物。如有需要,或會在另一鼻孔重複進行。過程中或感壓力或不適,但不應感到痛楚。

咽喉拭子:

一般需在戶外或空曠的大房間進行,醫護人員必須身穿防護裝備。根據華大基因的自我採樣教學影片所示,測試者須先清潔雙手,然後面對鏡子,頭部微仰,嘴巴張大,發出「啊」聲;接着將類似棉花棒的咽拭子前端,伸至「咽後壁」位置,並上下左右擦拭5次。測試者隨後須將咽拭子頭部放入採樣管中,拗斷咽拭子尾部過長的手柄,最後擰緊採樣管蓋子,用兩個一次性密封袋裝子封存即可。
 

準確度

深喉唾液: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深喉唾液檢測結果有31%屬假陰性,或「走漏」受感染病人。伊利沙伯醫院和威爾斯親王醫院研究則顯示,深喉唾液和鼻咽樣本檢測結果相似度達70%,深喉唾液是令人滿意的檢測方式。港安醫院則指,採集深喉唾液樣本作核酸檢測,敏感度及準確性超過90%。

鼻咽拭子: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鼻咽拭子驗出陽性比例達80%,即有20%屬假陰性,較深喉唾液測試準確。港安醫院則指,直接採集鼻咽分泌物作核酸檢測,敏感度及準確性接近100%。

不過,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接受訪問時曾指,咽拭子採樣的過程會不舒服,因須將棉花棒伸入鼻隔位置,拭子亦要轉幾圈,過程中可能會打噴嚏,甚至嘔心,建議有醫護人員協助,否則樣本質素可能不佳,影響檢測結果。


咽喉拭子: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咽喉拭子驗陽性比例同樣達80%,較深喉唾液測試準確。

不過,倘由市民自行採樣或有所偏差,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自行採集咽喉拭子樣本的準確度成疑,因其不確定性很高,亦暫未有研究顯示,市民自行採集的陽性比率能與醫護取樣相同,「撩喉嚨邊個位、撩幾闊係好難控制,而且有啲人會出現神經反射,噁心就取唔到樣。」他又稱,兒童或長者取樣則更困難,他擔心取樣過程會刺激長者氣管,引致咳嗽。

港府早前擴大免費檢測範圍,有別於以往做法,慈雲山及其他地區疫廈陸續獲派發咽拭子採樣套裝,有市民反映指,自行採集樣本過程困難,「唔知篤得準唔準」。

港府早前擴大免費檢測範圍,慈雲山疫廈居民獲派發咽拭子採樣套裝,有別於過往的深喉唾液樣本瓶。(梁鵬威攝/資料圖片)

檢測風險

深喉唾液:

個人風險而言,公共醫療醫生協會認為,收集深喉唾液樣本沒有創傷性,技巧較易掌握,採樣過程不會造成霧化,亦由於可自行採集,醫護人員感染風險較低。相對而言,化驗人員險較大,香港醫務化驗所總會主席李偉振曾受訪指,深喉唾液較黏稠,化驗時須用酵素將樣本溶解,每個樣本約需時5分鐘,若部分樣本尚未完全溶化,需重新檢測,且市民自行收集深喉唾液時較易弄污樣本瓶。

鼻咽拭子:

自行採集風險方面,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曾表示,鼻咽拭子則要深入近耳位置,不正確採樣可致流鼻血。倘由專人採樣則須穿全副保護裝備,並須採取防感染設施,因被採樣者或會咳嗽或打噴嚏,存有傳播風險,北區醫院曾有護士替病人抽取鼻咽拭子時無戴面罩,其後病人確診,護士需接受28日醫學監察。

咽喉拭子:

市民倘需自行採集,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曾表示,透過咽喉拭子採樣須採近扁桃腺位置,否則會很不準確,「撩得唔啱都係撩啲垃圾出嚟,冇幫助,撩到自己嘔都搞唔掂」。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日前發聲明指出,自行採樣有一定風險,包括可引致咳嗽或打噴嚏等不適反應,期間產生的飛沫可傳播疾病;經驗不足者採集期間,亦可能弄斷咽喉拭子棒,不慎吞下異物。

翻查記錄,澳門日前有9個月大女嬰以咽拭子進行檢測時,懷疑誤吞折斷的約3厘米長取樣棒,需要送院。澳門當局隨後規定,18歲以下人士統一採用鼻咽拭子採樣,成年市民則可從鼻咽拭子或咽喉拭子,二選其一。

▼第三波爆發 政府延長限聚令、晚市禁堂食等措施▼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