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銀行】銀行分布「貧富懸殊」 天水圍北僅1銀行 張超雄:歧視基層

撰文:梁逸風 簡浩德 林炳坤
出版:更新:

香港一直自詡國際金融中心,銀行和金融業發展完善,不過銀行分行數目卻在過去15年減少兩成。
同一時間,銀行分布不均,出現「貧富懸殊」現象:天水圍北近12萬居民只有1間銀行;美孚新邨3.9萬人卻有多達16間銀行。
於是一個商業決定,影響所有街坊生活。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批評,銀行做法歧視基層;銀行則強調已盡社會責任。

《香港01》於9月8日至19日期間,根據各銀行網頁所載的分行類型和數目,分析各銀行分行分布,發現兩大現象:一是銀行分行「貧富懸殊」,不少大型社區的分行數目嚴重不足,甚至沒有分行;二是多間銀行趨向增設特選客戶櫃位和分行。

市中心分行如雨後春筍 富貴銀行比例增

統計涉及的14間銀行,883間分行中,有4成(375間)分行同時設有只服務特選客戶的特別櫃位,另外有1成(88間)專門服務特選客戶,不會服務一般客戶,所以服務普羅大眾的分行實際上不足1100間。要成為特選客戶,戶口資產通常需達特定要求,門檻由20萬至150萬元不等,否則需繳交額外年費或服務費。

請按此前往完整銀行分布地圖

滙豐銀行的分行中,超過一成半是只服務特選客戶的「富貴銀行」。星展銀行和恒生銀行的「富貴銀行」比例更逾兩成。相反,中國銀行不足3%分行為「富貴銀行」。

時移世易,銀行分行由以往「落樓總有一間」,變成大多集中在人流多的旺區、新市鎮的市中心和傳統大型屋苑,而公共屋邨和新建屋苑大多只設立自助理財服務,部分更僅有提款功能,可見銀行在裁減分行時的考慮。

美孚單是萬事達廣場一旁已有一連四間地鋪,猶如一條「銀行街」(資料圖片)

以大型屋苑計算,美孚新邨雲集16間銀行分行,以屋苑近3.9萬人口計算,平均約每2,400人就有一間銀行。太古城有13間分行,住有約3.7萬人。黃埔花園的3.1萬人口亦有10間分行,兩個屋苑約3,000人便可分享一間分行。

相反,部份較為偏遠的屋邨社區,銀行分行卻是少之又少。比較人口與銀行的比例,以天水圍北最為懸殊。該區共有9個屋苑、近12萬名居民,卻只有天澤邨內一間創興銀行,但平日門庭羅雀。屋邨不時亦有渣打流動銀行車,但使用率很低。

銀行多集中在大型屋苑開設分行,屋邨分行買少見少。

銀行數目多寡地區對照

地區 屋苑 人口 銀行數目 每間銀行分行服務人口
天水圍北 天恒邨、天恩邨、天悅邨、天逸邨、天澤邨、俊宏軒、天晴邨、天富苑、慧景軒 116,467 1 116,467
秀茂坪 順利邨、順安邨、順天邨、順緻苑、安泰邨 65,839 1 65,839
沙田 河畔花園、沙角邨、乙明邨、博康邨、秦石邨、水泉澳邨 62,080 1 62,080
馬鞍山 富寶花園、錦英苑、利安邨、錦龍苑、翠擁華庭、銀湖‧天峰 50,028 0 -
將軍澳 日出康城 50,000 0 -
觀塘 安達邨、寶達邨 46,087 0 -
啟德 啟晴邨、德朗邨 31,400 0 -
沙田 沙田第一城 24,758 4 6,190
天水圍 嘉湖山莊 39,361 7 5,623
紅磡 黃埔花園 31,613 10 3,161
鰂魚涌 太古城 36,796 13 2,830
美孚 美孚新邨 38,974 16 2,436
將軍澳 新都城 14,234 9 1,582

資料來源:2011年人口普查數字,2016年房委會數字,預計人口

天水圍北住近12萬人僅得1間銀行,同時銀座廣場附近有多達7間銀行(吳鍾坤攝)

屋邨分行成稀有品 居民生活受影響

居於天晴邨8年的鄭婆婆年屆76歲,沒有申請銀行卡,更不懂使用櫃員機。她仍需步行15至20分鐘,或付數元乘搭輕鐵到分行林立的銀座廣場。不過,她以前慣用的滙豐銀行經常大排長龍,為避免長時間輪候,唯有轉用較少人排隊的東亞銀行。

區議員鄧焯謙指,有議員曾收集市民簽名,要求銀行分行增設長者專用櫃位。而附近有酒店連商場項目新落成,商場樓高3層,但目前仍沒有任何銀行進駐。同區領展旗下的頌富商場現正翻新,已預留位置供銀行開設分行,但領展尚未披露其新商戶身份。

日出康城居現時要坐穿梭巴士到將軍澳港鐵站的銀行(吳鍾坤攝)

新中產社區也受影響

將軍澳日出康城現時有近5萬名居民、家庭住戶收入中位數約5萬元,是典型中產社區,不過區內沒有銀行,只有兩個由中銀和恒生設於於港鐵站的自助理財中心。居民梅先生批評,櫃員機只能應付基本需要,但無法提供外幣買賣、投資等服務,現時只能到區外的銀行分行解決日常財務事宜。

當區區議員張美雄指,現時居民需乘搭穿梭巴士前往將軍澳港鐵站附近的銀行,由於穿梭巴士班次不多,若要使用一次銀行服務「都差唔多無咗個半晝」。他批評,銀行與發展商港鐵漠視居民生活需要,不時出現自助理財中心大排長龍、櫃員機缺鈔等情況,去信要求各間銀行加強銀行服務又沒有進展。

銀行營商之外應負社會責任

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表示,有國家會視銀行為社區服務,認為香港的銀行除了做生意,也需履行社會責任,有責任向市民提供基本生活所需。

另外,由於現時沒有法例規管銀行分行數目,銀行公會和金管局又「隻眼開隻眼閉」,他認為長遠要立法監管銀行開設分行的數目。張超雄直指銀行歧視基層市民,亦間接歧視老弱傷殘。基層街坊較少購買金融服務,銀行或覺無利可圖。故關閉分行時,都先在基層社區「開刀」,令行動不便的市民更難使用服務。

對於上述情況,中銀香港回覆指,集團現時在香港擁有最龐大的服務網絡,為滿足不同客戶的需要,亦將繼續研究引進更多類型服務,如在沙田水泉澳邨試行24小時視像銀行服務,希望為客戶提供創新及便捷的銀行服務。滙豐銀行則表示,分行是銀行服務網絡的重要部分,而在分行服務以外,亦積極在自助銀行服務設施上投入資源。滙豐又指已於今年6月推出流動分行,輪流服務6個公共屋邨,將會不時檢討分行網絡,提升服務質素。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