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颱風山竹風暴潮恐變十年一遇常態 元朗、北區或成重災區
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帶來遍地塌樹、大廈被吹到搖晃景象仍歷歷在目,相信不少人提及仍心有餘悸。環保團體綠色和平估算,假如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趨勢不變,由於平均海平面升高,到本世紀中,類似山竹引起的風暴潮,可能每十年就會侵襲本港一次。
綠色和平料屆時風暴潮將影響近十萬人,當中本港西北面將成為重災區,元朗及北區受威脅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約六萬人面對風險。團體呼籲政府檢視及加固各區保護設施,如排水渠及海堤等;並須更新興建海港設施指引。
▼受影響地區互動地圖▼
氣候變化帶來海平面上升等影響,香港亦不能獨善其身,山竹的破壞及帶來的損失恐更頻密出現。根據天文台2010年預測,若溫室氣體排放趨勢不變,約2060年香港平均海平面高度,或較1986至2005年的平均高度升近0.6米。在此升幅下,颱風在維港帶來風暴潮的最高水位可達3.8米,接近山竹襲港時維港最高潮位3.88米紀錄,情況亦變成更頻繁的十年一遇。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楊凱珊指,由於山竹吹襲期間,五個潮汐站中有三個錄得逾四米潮位,因此推斷香港沿海地勢在四米或以下的地方,到本世紀中較容易受十年一遇、類似山竹紀錄的風暴潮影響。
沿海建設面對海水入侵、運作受阻風險
楊引述評估結果表示,到本世紀中類似山竹引起的風暴潮,海水入侵範圍達28平方公里,涉及近十萬人,「好多低窪地區,例如西北面都可能出現海水倒灌」。元朗及北區因鄰近后海灣成重災區,共佔受威脅總面積接近74%,包括濕地公園、竹園村、蠔殼圍及沙頭角中英街一帶。
另外,荃灣區麗城花園至海濱花園一帶、南區鴨脷洲沿海地區及香港仔海濱等,以及中西區堅彌地城新海旁一帶的民居亦料會受風暴潮影響,涉及介乎6,000至1.1萬人。而沿海建設如葵涌貨櫃碼頭、港澳碼頭、中環碼頭等同樣面對海水入侵及運作受阻的風險。
▼本港多個或受風暴潮影響重災區▼
綠色和平促更新《海港工程手冊》數據
楊凱珊直言,現時土木工程拓展署的《海港工程手冊》,仍假設類似山竹的風暴潮對維港是200年一遇;天文台認為風暴潮帶來3.5米潮位屬30年一遇,但該手冊預計屬50年一遇,她說:「數據係過時,如果跟住個手冊起沿岸設施,或者擋唔到(風浪)」。她又舉例指,興建一座壽命70年的堤壩時,若仍假設山竹是200年一遇,「就會漏咗無諗點預防」,認為應盡快更新數據。
她促請政府全面研究氣候變化的影響,識別高危地區,制定長遠應對策略,提升應對危機的能力。此外,當局亦須更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推動節約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