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律師:離婚申請翻倍 婚姻輔導員籲夫婦宜多溝通體諒
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多市民早前皆留家抗疫,近日疫情有緩和跡象,市民開始外出活動,有事務律師透露,四月起申請離婚的個案急增,由以往每日約一宗,升至兩、三宗,且不分年紀及職業,是過去七年來最多。當中不少與疫情期間相處矛盾加劇有關。
有資深婚姻輔導員指出,疫情期間大家心情不佳,加上本港居住環境普遍較擠迫, 夫婦連日來被須在同一空間內工作,又要照顧子女及為家務分工,易生磨擦及衝突。若當中涉及第三者,更易被另一半發現。
律師:事務所日接兩、三宗離婚諮詢 較去年同期增一至兩倍
衛達仕律師事務所(Withers)合夥人高崑峰說,香港居住環境細,疫情下市民長期困在家,夫婦留家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停課子女,易生磨擦,「相見好,同住難,以前至少有八至十小時見不到面......但疫情期間長時間困在家中,數字明顯升了」。
該律師事務所每天接約2至3宗離婚諮詢,比去年同期的每日僅1宗明顯有增加。他解釋,疫情期間絕大部分家事法庭案件被押後,若涉及家暴等緊急原因的案件,法庭或會優先處理,否則離婚需時可能更長。他估計,即使申請離婚的夫婦已交妥文件及協商財產、子女分配事宜,仍須等近一年才能離婚。
婚姻輔導:長時間困在擠迫環境、易放大對方問題爆衝突
觸動輔導中心性治療及家庭治療總監程翠雲形容,疫情期間夫婦須長時間在擠迫環境下活動、工作及就育兒責任分工,易致衝突,居家抗疫隨時變成婚姻關係衝突的新因素,為二人帶來新考驗。
以前都有政見不一,但現時是敵我分明,加上疫情令大家都很辛苦,又沒有忙碌生活可以分散注意力,易聚焦在對方身上,放大對方的問題及計算分工。
疫情令夫婦長期同處在一個空間 沒有緩衝空間
她舉例指,不少夫婦在2014年時因政見而累積一定情緒,至去年六月起因反修例衝突更甚,只是當時尚有緩衝空間:「鬧完返工,你遊行,我約人打麻雀」,但疫情下不宜外出,二人須面對家務及育兒責任,若分工不均,難免衝突。而疫情下夫婦長期同處在一個空間內,雙方皆難向朋友吐苦水,「另一半聽到可能令情況更甚」,情緒累積易令關係惡化,成離婚導火線:「若有一方不參與家中事務,另一人難免會不滿、傷心難過,甚示怨恨。」
疫情下難向朋友吐苦水
程翠雲說,疫情期間雖服務照常,惟相信夫婦甚少主動接觸輔導服務,而疫情期間的衝突亦易令更多夫婦決定不挽救:「向朋友埋怨一下都不可以,(不滿情緒)很易爆發,嚥不下這口氣。」她呼籲大家多關心及欣賞另一半,並在對方需要時施援手。
若有第三者更易被發現
而疫情下夫婦共處時間大增,程翠雲直言,若其中一方有第三者,易被發現:「平日周六日加班不出奇,但疫情下外出會變得很異常,即使不外出,但信息及電話交流增加了,亦易被發現」。
宜多溝通體諒及欣賞對方
她建議,若夫婦皆須在家工作,宜與對方坦承當天工作要務,並邀請對方在自己舉行視像會議時,幫忙照顧子女或分擔家務;而留家時間長,夫婦宜交換角色及工作,了解對方的難處及學習欣賞及體諒。同時亦應安排一家人共同活動,如下棋、看電影等。她強調,即使有衝突亦別把話「說得太盡」,不宜在生氣時下決定,可外出運動或買外賣等,致電朋友傾談。萬一決定離婚,雙方亦應冷靜處理親子關係及家庭事務。
【夫婦相處五大貼士】
1.宜每天分享工作時間表,邀請對方在視像會議等忙碌時刻,幫忙照顧子女或分擔家務
2.多讚賞及欣賞對方的付出
3.交換角色感受對方難處,多體諒對方
4.安排一家人進行下棋、看電影等簡單活動
5.若出現情緒或衝突時別做重大決定或「說得太盡」,應在另一半不在時(如外出購物或運動時)致電朋友傾談,即使決定離婚,亦應冷靜處理親子關係及家庭事務
資料來源:觸動輔導中心性治療及家庭治療總監程翠雲
▼政府放寬限聚令、食肆及其他處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