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境求存|內地資助門檻高手續繁複 港商難申請 斥港府零支援

撰文:袁澍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從去年底在中國湖北省爆發,全國範圍內多個城市都實行封閉式管理,工廠也被迫停工停產。不少在內地設有工廠的港商遭波及,不僅內地政府對復工要求高,廠商除了需要高價購買防疫物資外,還因受交通管制限制,復產所需生產原料滯留外地,即使工廠獲准復工,也難以恢復生產。
兩地的檢疫令也令到企業面對困難,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榮譽主席劉達邦指無法北上見客戶、簽單,看樣板、開員工會議亦困難重重。他說內地雖然對企業有社會保險、物業費等補助,惟不同地區政策不同、門檻高手續複雜,而港府則以資助本地企業為先,對內地港商則是零資助。

疫境求存之內地港商篇

疫境求存|內地復工難 海外訂單煞停 港商百萬元手袋倉庫發霉

疫境求存|內地資助門檻高手續繁複 港商難申請 斥港府零支援

復工要求高 措施不到位需停產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榮譽主席劉達邦在廣東東莞有一間經營逾30年的鋁材廠,按照慣例本應在年初十(3日)開工,不料卻遭遇疫情,復工無期。無法開工的日子,東莞防控中心的工作人員不時會向廠商發布信息,傳達復工要求。

翻查資料,東莞市於2月6日才發布有關企業復工的通告(《關於強化疫情防控「五嚴四必須」九項措施的通告》),當中指政府將嚴管人員流動,所有小區、單位、社區都要加強封閉式管理;企業復產也成了管理重點,企業內要設立隔離觀察室、準備足夠的防護服、口罩、消毒物資等等;若有企業出現確診個案,則會立即停產。通告並指若是疫情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企業,會依據法律法規追責。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榮譽主席劉達邦指自己中美貿易戰發生後就已在東南亞物色合適廠房,打算將工廠遷出內地。(資料圖片 / 歐嘉樂攝)

內地剛復工遇海外疫情爆 訂單推遲

劉達邦也花費了不少心思準備防疫物資,包括從外國搜羅醫用口罩運去工廠,「幾貴都要買」。物資準備妥當後,近當地疫情防控指揮中心的專員兩次巡查,工廠終於在2月10日獲准復工,單是這一個星期的廠租就有超過40萬港幣。

不過問題並就此未解決,劉說當時全國多地都實行交通管制,而鋁材廠的大多數員工都非本省人,2月10日當天,原本200人的工廠,僅有37人成功抵達,不足二成;當中大部分還是文員和管理層,實在難以重啟生產。他說復工之路漫長,復工後每個星期都會有一批員工回到工廠復工,直到3月初時才大約有八成工人到崗。

劉達邦指,不少港商因疫情延遲逾月始開工,造成的損失不是小數字,而3月左右海外疫情爆發,歐美等地的訂單幾乎全部都推遲,當中經營服裝、鐘錶、皮鞋的工廠損失最慘重,「幾百萬到成千萬損失嘅都有,而家係產能達到、支出不變,但無收入,有啲公司現金流都出現問題。」

3月27日,廣東省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要求所有經廣東口岸入境的人士集中隔離14日。加上早前港府公佈的檢疫令,若有人來往香港深圳之間,則需要28日的隔離。(中通社圖片)

兩地檢疫限制 簽單、看樣本難

除了復工艱難,不少工廠的運作都被疫情打亂。對於劉達邦來講,中港兩地的檢疫措施也令他頭痛。2月7日,港府刊憲訂立了《若干人士強制檢疫規例》(第599C章),要求所有經由內地來港人士均須要強制檢疫14日;3月27日,廣東省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要求所有經廣東口岸入境的人士集中隔離14日,他說「變相一來一回要用28日去隔離。」

劉達邦說自己的鋁材廠不少管理層都居住在香港,跨境工作。兩邊的檢疫限制下,見客戶已經不可能,簽支票、合約等則需要透過快遞寄送,而開會、看樣板則只能由網絡視像的方式進行,非常影響效率,「網絡視像睇樣板好麻煩,會有色差,最終只能由內地職員決定是否合格,無得親眼睇。」

特首林鄭月娥4月底公布,將容許北上辦商務的香港居民,回港後豁免14日強制檢疫,並於5月4日公布申請詳情,指明在內地設廠的香港企業,其擁有人及一名人員或最多兩名公司人員,工業貿易署(工貿署)即日起處理有關申請。惟獲豁免人士需遵守多項規則,包括只可前往及逗留內地廠房所在的城市,並在回港後須接受醫學監測,須配戴口罩和每天量度體溫,並向衞生署呈報任何不適。

已在東南亞覓廠房 疫情后或會搬離內地

劉達邦指,是次疫情對在內地設工廠的港商衝擊不小,而作為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榮譽主席,他也曾多次呼籲政府可針對這些廠商提供紓援措施。他說在去年的中美貿易戰中,不少港商企業已經受到很大打擊,他也已經在東南亞物色新的廠房,不再將工廠設置在中國內地,以求分散風險,惟遇疫情暫時擱淺。若疫情結束,會繼續在東南亞等地尋找合適的地點,盡快將廠房搬離內地。

內地工廠復工情況。(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