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指棕地不足以解決土地問題 倡未來發展郊野公園
由前首董建華牽頭成立的團結香港基金,發表第二份土地及房屋政策研究報告,認為增加土地供應方面必須多管齊下,不能單靠改劃發展棕土就可解決問題,必須在維港以外填海、放寬新發展區密度甚至發展郊野公園等。
報告指出,本港公營房屋供應明顯落後,預計未來5年只有不足10萬個單位落成,較14萬個單位的目標,少超過三成。據房委會推算,2020/21年度的公營房屋建屋量,只得1.5萬個,當中1.14萬個單位是公屋,資助出售房屋僅得3,600個,較2018/19年度總建屋量達2.76萬個單位,大減近半。
基金會建議政府推出補貼置業計劃,居屋及租者置其屋計劃的業主,日後出售單位時的補地價金額,可鎖定在入住時的水平,令公屋戶更大機會成為業主。
發展棕地政策 不足以解決問題
報告指出,近年香港欠缺大型土地發展項目,政府手中的「熟地」越來越少,賣地計劃越來越依靠改劃土地。
基金會認為,香港絕大部分棕土屬私人擁有,並有不同用途,開發過程必涉及收地、拆遷和安置等問題,而棕土只是其中一個土地來源,不足以解決問題,建議政府建立和維持充足土地儲備,在維港以外選址填海,例如於散石灣等地進行填海以增加土地儲備。報告亦指要進一步放寬發展密度,部份地區例如啟德及將軍澳等都可考慮。
發展大嶼山及郊野公園
基金會指,大嶼山發展是香港下一個大型發展項目,建議採用「航空城」區域規劃概念,在機場北商業區增建鐵路站,讓旅客大部分行程可留在大嶼山和機場島,減輕大嶼山和市區間的交通負荷,採用「北發展、南保育」的原則,並成立一個由問責官員主理領導的辦事處去處理。
報告亦提及指出大嶼山佔地 147 平方公里,當中7成屬郊野公園,雖然土地受《郊野公園條例》管轄,但保育並不等同「零建設」,因《郊野公園條例》提及政府有責任提出措施,提供設施及服務, 因此,基金會建議政府應增加及改善通往大嶼山郊野公園的道路,提高可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