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騙案|騙錢騙戶口洗黑錢 有診所失2000萬元 首季1633宗舉報

撰文:麥凱茵
出版:更新:

新冠疫情肺炎持續,口罩等防疫用品供應繼續緊張,不少市民轉到網上平台搶購口罩。警方由今年1月至3月共接獲1,633宗與口罩有關的騙案舉報,涉及金額為4,820萬元,另有診所因採購防疫用品被騙去約2,000萬港元,失款分散至七個國家;更有人被騙銀行戶口用作洗黑錢。
警方留意到騙徒利用疫情,假冒成口罩商、衞生署等人員進行詐騙,提醒要小心核實對方身分,也要避免將個人資料輸入至來歷不明的應用程式或可疑網頁。

警方由今年一月至三月共接獲1,633宗與口罩有關的騙案舉報,涉及金額為4,820萬元。(張浩維攝)

新冠肺炎疫情下一個口罩難求,有騙徒利用市民對防疫用品殷切需求犯案,包括在網上平台發放假的口罩資訊,以及假冒口罩廠等進行網絡詐騙,甚至要求市民借出銀行戶口收取騙款,以作洗黑錢用途。

有一宗與疫情相關的網上商業騙案涉款達到2,000萬元,共涉及7個國家,包括美國、葡萄牙、荷蘭、西班牙、德國、波蘭及土耳其。(張浩維攝)

失款流入7個國家 成功截回1500萬元

商罪科反詐騙協調中心高級督察楊蓉強調,騙徒近日便利用疫情假冒成口罩商、衞生署等人員進行詐騙。而網上商業騙案在今年首兩月已經錄得1,460宗,與上年同期比較升幅達2.5倍,涉及1,870萬元,當中大部分與網上購物有關。盜用信用卡的案亦同樣錄得升幅,有226宗,較去年同期增加97宗,涉及610萬元;電話騙案同樣錄得升幅,按同期增15宗,共93宗涉3,170萬元。

楊蓉指出,有一宗與疫情相關的網上商業騙案涉款達到2,000萬元,共涉及7個國家,包括美國、葡萄牙、荷蘭、西班牙、德國、波蘭及土耳其。案件的受害人是一間診所,其責人在2月初網上刊登廣告徵購口罩等防疫用品,結果同日獲聲稱歐洲口罩供應商發電郵兜售相關的用品。

受害人不虞有詐並按騙徒的指示,將232萬歐元(約2,000萬港元)匯入14個海外戶口,惟之後無法再聯絡上對方始知受騙。警方的反詐騙協調中心聯絡海外相關的執法部門,成功攔截當中約1,500萬港元。由於案件的調查仍然進行中,相關的金額並未計算統計的1,870萬元內。

網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高級督察李立民指,共拘捕39人與口罩騙案有關。(張浩維攝)

舉報不涉本地廠 騙徒超額退款利用戶口洗黑錢

網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高級督察李立民透露,由今年1月至3月共接獲1,633宗與口罩有關的騙案舉報,涉及金額為4,820萬元;共39人被捕,分別是27男、12女,年齡介乎14至58歲,但他們大多是單獨犯案,未發現任何犯案集團。

而1,633宗的舉報中,並沒有涉及本地口罩生產商,而八成受害人透過社交平台等認識口罩賣家,但付款後對方便會失聯或者刪去帳號。當中也有部分騙徒在退款時,故意將大額銀碼退入受害人的銀行戶口內,再訛稱超額退𣤷,要求將餘額交還予騙徒。李立民指出,受害人在不知情下已墮入洗黑錢的圈套內,將騙徒犯案得來的款項轉入受害人的銀行戶口內再轉走。

電話應用程序讀取銀行戶口 單宗損失325萬元

另外,楊蓉也提醒騙徒近日會提供假的電話應用程式,以索取市民的銀行戶口資料。警方在4月2日收到報案,受害人收到聲稱是電話公司職員及公安的來電,並指受害人與一宗洗黑錢案有關。受害人下載一個電話應用程式,並輸入銀行戶口資料,惟稍後賬戶存款被轉走,於損失達325萬元。

警方建議市民在網上購物前應該先做資料搜集,留意是否假冒不存在的口罩等,並要求貨到付款;市民在付款後亦應該紀錄賣家的user ID等資料。同時,市民切勿下載來歷不明的應用程式,或將個人資料輸入至來歷不明的應用程式或可疑網頁,以免洩露個人資料。

▼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 多項措施▼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