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耀中幼教學院新校長:政府應多承擔 幼師全學位化為目標
耀中幼教學院今學年迎來新校長,曾任港大教育學院副院長的袁海球去年9月正式上任,銳意將教研並重、國際視野及創新思維,注入這所年輕的專上院校。
袁海球接受《香港01》訪問時談及,幼師要首先具備教學視野、國際視野及創新思維,投身教學後才能成功培育香港的下一代,從幼兒階段開始打穩根基,「正如一棵大樹需要大量樹根抓緊泥土」,認為幼兒教育值得有更大發展,指雖然政府近年投放多資源至幼兒教育,但當局能承擔更多責任,在具備充足資源的情況下,未來可探討參考部分歐洲國家的經驗,以幼師全面學位化作為目標。
幼兒教育如大樹抓緊泥土
袁海球曾先後出任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課程主任、分部主任以及副院長等多個職位,累積超過20年教學及管理經驗。他接受《香港01》專訪時談及,去年離開執教逾20年的港大,到2018年獲升格的耀中幼教學院擔任校長,原因在於幼兒教育對社會的影響更大,他解釋:「幼兒教育其實是重要根基,正如一棵大樹需要大量樹根抓緊泥土,香港的幼兒教育值得有更大發展。」
耀中的教育理念講求尊重、信任兒童,袁海球認為這些理念對學生成長尤其重要,因此對幼兒教育準教師有所要求,負責培訓準教師的教職員則必須教研並重。袁海球認為,自資院校亦應多做研究,教職員具備研究修養,才能在教學培訓上做得更好。
準幼師應具備創新思維及想像力
對於幼師課程學生,袁海球認為教學視野、創新思維及國際視野同樣重要。袁強調,不少父母的想法仍停留於「我學過嘅佢(子女)都要學,我識嘅佢都要識」,但幼師的目光應看得更遠,學生所學的知識,未來應要「用得著」,因此準幼師要先具備創新思維及想像力。袁引用科學家愛因斯坦的說法:「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本地幼園近年推雙語雙班主任制 準幼師應具備良好中英文能力
目前學院有三分之一人是非華語學生,全部學生可到國際學校及本地學校實習。袁海球說,傳統本地幼稚園近年開始推雙班主任制,即每班各設中英文班主任,實行雙語教學。因此,準幼師應具備良好中英文能力,應付上述要求;在資源許可下,亦可考慮讓準幼師學習第三語言,配合國際學校的需求。
2020年中學文憑試(DSE)將於4月底開考,袁海球表示,有意入讀的應屆考生在符合入學最低要求下,同樣需經過面試程序。他表示,校方要求學生能以英文溝通及學習,因此整個面試將以英文為主要語言;由於學生畢業後大多投身幼教,因此希望學生能有愛心、有責任。
入讀幼教課男生仍屬少數 僅佔一成
袁海球形容,近年入讀幼教課程的男學生有所增加,惟現時校內男學生只佔約一成,他笑言仍未能能衝破文化侷限,但實際上,由於男幼師數量少,所以男畢業生更容易覓得教席。
料疫情過後幼師需求仍存在 畢業生仍具競爭力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疫情下,袁海球相信所有行業均會受影響,即將畢業的準幼師亦會面臨挑戰,但他認為香港目前有超過1,000間幼稚園,大部分屬「免費優質幼稚園」計劃,在政府資源支持下,相信該批學校不會大量倒閉,疫情過後對幼師的人手需求一樣存在,畢業生依然具競爭力。
談及幼教行業的未來發展,袁海球認為,香港的幼兒教育「做得唔差」,政府近年投放更多資源至幼兒教育,例如免費優質幼稚園計劃。他認為,隨著社會對幼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政府能承擔更多責任,投放資源至師資培訓;具備充足資源的情況下,未來可探討參考部分歐洲國家的經驗,以幼師全面學位化作為目標,提升教學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