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後兩周年】吳秋北批佔領令香港險變敘利亞 斥破壞法治遺禍深
雨傘運動即將踏入兩周年,79天的佔領點滴,一幕幕震憾人心的場面,相信不少市民仍然歷歷在目。然而,傘開之後,香港的民主道路又該何去何從?《香港01》訪問了數位當年參與及反對佔領的相關人物,總結事件如何影響當今的政局,以及前瞻香港的民主路應如何走下去。
一場佔領運動,捧紅了學運領袖周永康和岑敖暉,同時令工聯會理事長吳秋北聲名大噪。為了抗衡「佔中」,多個建制組織於2014年7月組成「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吳秋北走到鎂光燈之下擔任大聯盟發言人,並發起大型簽名行動、遊行反佔中。
兩年過去,當日的反佔中大旗手仍然咬牙切齒,狠批佔中搞手未有深切反省,特別是對法治的破壞,間接令激進勢力近年迅速抬頭。他提到上月判決的「重奪公民廣場」案,質疑黃之鋒、羅冠聰、周永康3人並非真誠服法,而是以各種理由辯駁,與他們聲稱的「公民抗命」不符。
不過,更令他不忿的是法庭的判決。裁判官判刑時指,年輕人勇於表達意見、較為純真,法庭應以寬容態度理解,3人只因關心社會現狀,表達政治理念而犯案。最終黃之鋒、羅冠聰分別被判80及120小時社會服務令,周永康則判入獄3周,緩刑1年。律政司認為判刑過輕提覆核,但上星期被法庭駁回。
只要同法官講有遠大理想,就可以避免重罰,咁究竟係法官說了算,定係犯人說了算?
吳:存在「警察拉人法官放人」籲反思
吳秋北質疑,法官判決不能有效彰顯法治精神,又指普遍市民覺得刑期太輕,「由法官講這些言論好奇怪,犯人可能會用各種藉口抵賴,但法官應該只按法律精神、原則判案,而非他們的說辭。」
他認為判決開了壞先例,「只要同法官講有遠大理想,就可以避免重罰,咁究竟係法官說了算,定係犯人說了算?」建制派近年經常批評「警察拉人,法官放人」,吳秋北認同有這種趨勢,呼籲政府和社會深思,「究竟是法官問題,還是制度問題?」
「羅冠聰是公民黨B隊」
持續79日的佔領行動,特首梁振英聲稱有外國勢力參與,但至今仍未提出證據,吳秋北則堅稱這是一場「顏色革命」,意圖推翻特區政府奪權,幸好政府及警隊成功平息事件,「否則香港變了敘利亞,隨時家破人亡。」
不過,佔中代表人物之一、香港眾志主席羅冠聰,今年參選立法會港島區直選,卻以逾5萬票、在眾多候選人中排第二當選,比之有吳秋北抬轎的工聯會郭偉強仍要多5,000票,是否反映他口中「激進勢力」其實有相當民意支持?吳秋北對此不以為然,更指羅冠聰是「公民黨B隊」,質疑對方能夠從低支持度一躍高票當選,關鍵是雷動計劃調撥政治資源,把公民黨陳淑莊的票分給他,「不相信市民是真心支持他(羅冠聰)。」
被問到是否有證據證明羅冠聰是「公民黨B隊」,吳秋北指,學民思潮時期的黃之鋒,也是「由公民黨一力捧出來」,有很多蛛絲馬跡可以證明兩者關係,但具體情況就要問他們本人。
促政府盡快為《廿三條》立法
本身是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吳秋北又指,特區政府應儘快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令市民知道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搞港獨會令香港陷於災難,若然政府無(立法)計劃、無時間表,並不妥當。」
施榮懷:佔領拉遠內地與香港優勢
另一名反佔中大聯盟發言人、廠商會永遠名譽會長施榮懷則指,很難衡量佔領行動帶來的經濟損失,但認為佔領令外國投資者及本地工商界,對香港未來營商環境感到憂慮。
他指出,與內地城市如上海、北京等比較,法治制度是香港最大的優勢,但佔中卻是破壞法治,「內地縱有不足,但內地是向一個好的方向走,但我們就離開優勢愈來愈遠。如果沒有了法治制度的優勢,香港還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施坦言,北京、上海的營商環境其實不錯,在內地發展可能比香港更好,「二、三十年前,是香港帶領着內地城市,現在是我們追趕他們,好多時我覺得我們是追不到」。
身兼全國政協委員的施榮懷又指,《基本法》賦予香港享有高度自治,而非「全部自治」:「高度去到多高,中央在憲制上有權去加或減」。他認為,香港在回歸後好像愈來愈難管治,社會愈來愈分裂,又有港獨主張出現,長此下去,中央有責任要多點關心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