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氣喉鬆脫死因 專家認為換喉應用儀檢測 單靠臨床未必準確

撰文:林樂兒
出版:更新:

患哮喘及慢性支氣管阻塞的七旬翁,因氣促被送到屯門醫院,在深切治療部留院期間,疑因氣喉鬆脫一度心跳停頓。他兩日後再換管,最終不治。死因庭研訊今(15日)續,專家證人認為主診醫生用藥不當,令氣管進一步收縮。她又指醫生換喉時只用臨床方法檢查有無插錯位置,但這未必準確,強調換喉時需用二氧化碳監測儀。

專家證人葉曉怡醫生稱,換喉時檢測喉管位置時,只用臨床檢測並不準確,若用二氧化碳檢測儀。(林樂兒攝)

死者邱名伴(終年74歲,下稱:邱)於2016年5月12日送往屯門醫院,14日因氣喉脫落而一度心臟停頓10分鐘,最終於同月16日凌晨不治。

認為藥物非致死原因

威爾斯親王醫院深切治療部顧問醫生葉曉怡以專家證人身份作供。邱於16日凌晨出現高血壓,主診醫生林棋煒遂處方降血壓藥他貝拉樂。葉醫生指,邱本身已因氣管收縮而呼吸困難,該藥會進一步令氣管收窄,故不應施用。但她同時表示服用劑量不大,按經驗看來並非直接致死的原因。

二氧化碳監測儀最準

葉醫生續指,邱離世當日兩度換喉,醫生只以臨床方法檢查有無插錯位置,未有使用二氧化碳監測儀。她表示,雖然醫生聽到兩邊肺部有喘鳴聲,但這未必準確;而二氧化碳監測儀可「一下一下」顯示呼氣,是最準確的方法。她引用2011年的報告,指深切治療部中逾7成死因均與沒有使用該儀器有關,英國深切治療部學會亦提倡此監測方法。

若曾出現情況應盡快通知家屬

邱死前兩日曾發生「甩喉」事件,葉醫生補充「甩喉」很常見,護士亦有記錄事件;至於這是否人為疏忽,則需仔細調查。就家屬投訴院方至死後翌日才透露此事,她認為醫生即使覺得「甩喉」與死因無關,也應盡快通知家屬,否則家屬的信任「點都會爭啲」。

醫院若追查應可知「甩喉」時間

邱曾於死前兩日「甩喉」,其女兒在庭上表示至今仍不清楚父親當日「甩喉」多久。葉表示,據現時手上的資料未能得知時間,但房內的監測儀器有記錄,如當時院方有心追查必定可調查清楚。其後邱女在庭上不禁嚎哭。

資淺醫生施藥是比較大膽

邱的主診醫生林棋煒當時是第二年受訓,他早前供稱知道降血壓藥拉貝他樂會導致氣管收窄。家屬質疑林年資尚淺,需與上級商討用藥。葉回應不清楚屯門醫院的做法,但認為年資淺的醫生施用該藥是「比較大膽」。

懷疑首次換喉後出錯惟沒證據

解剖報告指死因是呼吸系統衰竭及哮喘發作,葉醫生則指同類病人通常死於併發症死亡。她形容邱心臟突然停頓是「有啲難解釋」;並指如所有事宜沒有出錯,難以理解會得出此死因。葉指出,邱在離世當日首次換喉後不久便缺氧、心跳減慢,故懷疑首次換喉時出錯,但沒有證據。

葉又質疑屯門醫院的記錄。她指,邱在14日凌晨一度心臟停頓,手指等脈膊也會停止。若用脈膊血氧儀檢查血氧,並不能錄到數據,惟院方卻有相關數字。

研訊明續。 

案件編號:CCDI-276/2016(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