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策揭不適切居所住戶再增2.4% 公屋聯會質疑調低目標玩弄數字
運輸及房屋局今日(18日)發表《長遠房屋策略》2019周年進度報告,公布未來10年總房屋供應目標總數為43萬單位,較去年減2萬個單位。運房局局長陳帆表示,目標下調因預期未來新增住戶數目會下降。惟根據資料,其中一項參考數據「居住環境欠佳的住戶」數目為11.91萬個,較去年增加2500個,其中居住在僭建物的住戶更較去年增加400個。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表示,不少住舊式屋邨的住戶對重建需求大,加上公屋輪候公屋輪候時間長,不明白當局為何要下調供應目標,質疑政府「玩弄數字」。
陳帆指由於預期未來新增住戶數目會下降,故調低本港未來10年總房屋供應目標。他否認是「造數」,認為報告中已分析未來10年的住屋需求量,續指需求是每年延展計算,當中包括計算三項需求因素未來新增住戶數目、居住於不適切居所的人數,以及受重建項目影響的住戶人數,重申數字每年會再作計算,並按市場情況改變,因應需要調整供應目標。
僭建物住戶增400個
根據報告,其中居住於不適切居所的人數中,當局估算住戶數目為11.91萬個,較去年的11.66萬個增加2500個,上升2.14%。當中居住於臨時構築物的單位的住戶數目為2.12萬個,較去年的2.08萬個增加400個,另有5,600戶居住於非住宅大廈、5800戶與其他住戶共居,以及8.65萬個居於俗稱「劏房」的分間樓宇單位的住戶。
香港社區組織協對香港房屋問題仍未見改善,感「十分遺憾」。協會又比較去年及今年報告,發現「受重建影響的住戶」及「居住環境欠佳的住戶」數字同樣有增加,只是其升幅被「淨增長」下跌所抵銷。最終,造成「需求」下跌的現象。現時公私營比例單位為70:30,故由於上述數字下跌,導致公屋需求量由去年的31.5萬跌至今年的30.1萬,整個公營房屋土地缺口自然被收窄。
社協:公營房局缺口是「鐵一般事實」
社協指事實上,居住環境欠佳的住戶由去年11.66萬戶增加至今年11.91萬戶,顯示上升趨勢持續,而輪候公屋數目仍然達26萬宗,仍未計算未來新增公屋申請,但今次報告反而顯示未來十年房屋需求量及供應量皆下跌。社協表示明白報告內容牽涉不少數字推算,不能保證準確。惟現時公營房屋出現缺口仍是「鐵一般的事實」,香港居住問題嚴重也同樣是「鐵一般的事實」。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表示,「諗唔明」為何要調低總房屋供應目標,因為即使未來新增住戶數目下降,惟目前居住於舊屋邨的住戶,對重建需求大,加上目前公屋輪候時間長,不明白當局為何仍要調低目標,質疑政府「玩弄數字」。公屋聯會亦對報告感「極度失望」,續指今次報告屬首份《長策》的首五個年度,至今《長策》中的公營房屋供應年年都未能達標,令人失望。
公屋聯會綜合分析首五年的《長策》公營房屋供應目標,已有約5萬個單位的欠帳。而根據公營房屋建設計劃資料,在2019/20 至2023/24 的五年期間,預測公營房屋的建屋量仍未能達《長策》目標,會有約4萬間單位的欠帳,估計自2015/16 至2024/25 年的首個《長策》十年,公營房屋實質供應會較《長策》建議的目標,約有10 萬或逾10 萬個單位的欠帳。聯會直批對政府在首個《長策》的後五年能夠追回落後「不抱期望」。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尹兆堅認為,政府視長策數字為「數字遊戲」,報喜不報憂,有「篤數」之嫌。他批評政府「為咗條數好睇,打腫面充肥仔」,事實上未來10年仍欠缺2.9萬個單位,長策仍是負數,不明白陳帆局長為何表現可喜。
尹:政府「虛擬的樂觀」
尹兆堅指,未來五年期公營房屋預期建屋量為10.07萬個單位,較上年下跌100個單位,預期建屋量不升反跌,認為政府估算未來十年期公營房屋總建屋量可額外增加2.4萬個單位,是「虛擬的樂觀」,因有關估算建基於所有爭議性項目的提早完成,如填海、新發展區及改劃土地等 ,而按照過去政府經常不達標的往績,認為未來房屋供應仍然嚴峻,難言樂觀。
他續指,住戶數目淨增長下跌所帶來房屋需求減少只是數字估算,因為未來家庭住戶數目的多寡取決於各種因素,其中與樓宇的可負擔程度和房屋供應量有互維關係。正因現時樓價高企,不少人需與父母家人同住,搬出自住的能力和意慾較低,亦是造成住戶數增長減少原因,長策供應應差距減少與房屋戶數需求量的減少,可能變成了循環謬論之虞。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柯創盛認為有關報告既無增加土地供應,房屋供應數目不增反減,感「極度失望」,批評政府已忘記《長遠房屋策略》的初心。他續言公屋輪候時間遠遠超過3年的目標,樓價上升,年青人「租不起也買不起」,質疑調低房屋供應目標,是否「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