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化療免卻住院 提升癌症病人生活質素

家居化療免卻住院 提升癌症病人生活質素
撰文:李恩慈
出版:更新:

傳統的化療只能在醫院進行,對癌症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不同程度的不便和負擔。香港臨床腫瘤科學會今日(29日)公布一項研究結果,發現家居化療能有效提升癌症患者的生活質素,令他們生活更輕鬆。
東區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副顧問醫生李慧敏說,家居化療與住院化療的時間、方式及療效完全無異,差別只在於免卻患者住院。

香港臨床腫瘤科學會今日(29日)公布一項研究結果,發現家居化療能有效提升癌症患者的生活質素,令他們生活更輕鬆。(李恩慈攝)
香港臨床腫瘤科學會今日(29日)公布一項研究結果,發現家居化療能有效提升癌症患者的生活質素,令他們生活更輕鬆。(李恩慈攝)

東區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副顧問醫生李慧敏解釋,家居化療適用於靜脈化療,患者可於家中自行使用便攜式輸液泵注射。東區醫院由2017年11月開始投入此服務,已經服務超過60名患者,主要為身體狀態及自理能力良好的末期腸癌病患者,亦有部分胃癌及胰臟癌患者。

李慧敏說,上述癌症患者每次化療一般橫跨3日2夜,需住院48小時;家居化療與住院化療的時間、方式及療效完全無異,差別只在於免卻患者住院。李認為家居化療可減低患者在醫院內交叉感染的機會、避免因輪候病床延誤化療,也能令患者有更多時間與家人相處。

她解釋,患者在醫院時,醫護人員會先把導管置入患者的手臂或胸部靜脈,並調校好便攜泵的位置及流量,先在醫院注射2至3小時。然後患者可將便攜泵放進特製的腰包內,離開醫院後繼續進行46小時的靜脈注射,期間不需要任何手動操作,完成注射後到醫院覆診檢査及歸還器材。

李慧敏坦言,家居化療遇到了「樽頸位」,在於患者對新治療方法的認知不足及恐懼。(李恩慈攝)

黃先生於今年2月確診胰臟癌,需要接受靜脈點滴化療。經醫護人員評估身體狀況後,他選擇了家居化療。黃先生稱,家居化療簡單方便;由於他個性好動,化療期間仍然能照常參與家庭聚會、散步、做家務,甚至慢跑,令他「自覺與常人無異,可以同家人相處多啲,心理質素變好。」

李慧敏補充,便攜泵並非電子產品,患者每隔數小時應檢查輸液管的夾已經打開、輸液管沒有摺曲,而流量控制管緊貼在皮膚上,確保維持正常注射。她不建議患者在家居化療期間外遊,因飛機上有氣壓,或影響便攜泵運作。

李慧敏說,便攜泵並非電子產品,患者每隔數小時應檢查輸液管的夾已經打開、輸液管沒有摺曲,而流量控制管緊貼在皮膚上,確保維持正常注射。(李恩慈攝)

東區醫院在2017年11月至今年3月展開兩項研究,分別針對29個家居化療患者的安全性、接受程度,以及24名癌症患者對家居化療的滿意度。研究結果顯示,超過九成療程在計劃時間內完成,有1個患者的療程發生泵扭結情況,而所有患者均沒有出現任何併發症或刺激反應。設5分為滿分,患者對家居化療的滿意度達4.16分,其中得分最高的選項為「避免等候病床因此避免延遲治療」、「生活質素得到改善」及「感到有尊嚴,受到尊重」。

李慧敏坦言,家居化療遇到了「樽頸位」,在於患者對新治療方法的認知不足及恐懼。「患癌已經好難接受,仲要佢哋(患者)完全無聽過家居化療,要接受一種全新嘅治療方法,其實都會面對好大恐懼,唔想接受新嘗試。」李透露,即使醫院為癌症患者提供家居化療課堂及設有24小時協助熱線,不少患者仍然不放心,希望接受化療期間時刻有醫療人員在旁。李慧敏表示,家居化療現時的認受度為約30%,她期望能提升至60%,讓更多病人樂於接受。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