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屋2019】人工跑輸居屋樓價 上車盤30年貴13.5倍 人工僅升…
![【居屋2019】人工跑輸居屋樓價 上車盤30年貴13.5倍 人工僅升… 【居屋2019】人工跑輸居屋樓價 上車盤30年貴13.5倍 人工僅升…](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2841861/org/12371e757a0d1dc7a6a1ef9c7e2ce217.jpg/MBJL0qSdn8abDAPa5Bwyn6yeYldxxiRpSEh1EUhIdRE?v=w1920r16_9)
2019居屋將於5月30日正式接受申請,今期推售6個屋苑,按市價59折發售,售價介乎156萬至468萬元,比私樓平一大截,成為許多市民成為置業上車的唯一機會。現時市民眼中抵買的居屋,若和過往居屋相比並不抵,因為居屋售價與市民月入的比率,愈來愈高。1985至1999年間,每期居屋最平單位售價相當於市民48個月薪金,但2014年復售居屋後更升至平均73個月薪金。若比較人工和居屋樓價加幅,更發現人工加幅跑輸居屋樓價。在1985至2018年間,最平居屋售價急升13.5倍,同期人工加幅只有6倍。
↓即睇歷年居屋售價及同期個人入息中位數↓
![居屋價格與收入比率由90年代初至2002年停售前的平均48倍,升至2014復售後至今的平均73倍,意味市民買居屋的負擔越來越重。 居屋價格與收入比率由90年代初至2002年停售前的平均48倍,升至2014復售後至今的平均73倍,意味市民買居屋的負擔越來越重。](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2846229/org/ef313c55241644845c7030c7e09ed20a.png/E9WYJ0H8KlL2L4DkFylszxghFLI5mR0F46baUuOm2lI?v=w1920)
![2016年,居屋細單位上車盤至少要149.7萬元,而當年的個人月入中位數為15,500元,樓價與收入比率高達97倍。 2016年,居屋細單位上車盤至少要149.7萬元,而當年的個人月入中位數為15,500元,樓價與收入比率高達97倍。](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2846230/org/c7cd6212c8bdaeb9f81a464d6dc5b056.png/7zJ4Io8XJPUP1yImh2PgA0sShDbXdy7jH2Pggh9j4II?v=w1920)
《香港01》比較過去30多年居屋出售計劃(包括重售)的價格與收入比率(計算方法:該年居屋上車價 / 該年市民個人月入中位數),發現市民買居屋的負擔愈來愈重;該比率由1990年代至2002年政府停售居屋前的平均48倍,升至2014年復售後至今的平均73倍。當中比例最低為1997年的21.9倍,最高為2016年的96.6倍。
雖然過去有過別年份因為屋苑特點而出現上車價過高或過低的情況,如2002年推售的全數為650平方呎以上的大單位、2013年為重售及回購單位而較貴,而2010年因有大澳公屋改建的單位而價格較低等,但整體而言,居屋價格升幅比市民收入升幅更快,樓價與收入比率整體見上升趨勢。
2016年,居屋細單位上車盤至少要149.7萬元,當年的個人月入中位數為15,500元,樓價與收入比率高達97倍。去年推售的3個屋苑中的市區樓王,呎價更超過9,000元,而去年居屋上車盤售價亦接近160萬元。以18,000元的月入中位數計,樓價收入比率高達88倍;其後因政府推出新定價機制,將居屋售價由市價的7折降至52折,上車價收入比率降至66倍。
香港連續9年成「最痛苦城市」
樓價與收入比率又俗稱「痛苦指數」,地產調查機構Demographia的統計顯示,香港已連續9年是全球「最痛苦」城市。2018年樓價與家庭收入中位數比率為20.9,即一個家庭需要不消費20.9年才能買到一箇中等格價的私樓單位。相比之下,2018年居屋的樓價與家庭收入比率為6.9,約為私樓的三分之一,在買樓對不少人來說是個「不可能的任務」的情況下,難怪市民只好選擇居屋。
但謹記上車要趁早,早期居屋入手價10萬元以下的細單位,現已升值數十倍至400多萬元。以香港第一代居屋順致苑順榮閣440多平方呎的細單位為例, 首次推出售價8萬多元,2019年9月最新帳面成交價已升至438萬元,升逾53倍。這個價錢已可買到2018居屋樓王,長沙灣凱樂苑中層631平方呎的大單位。
▼新一期居屋六大屋苑全面睇▼
![](https://01web-strapi.hk01.com/upload/entrance_banner_a5093e637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