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崩」問題纏擾中年婦8年 拳頭般大血塊跌出超驚嚇

撰文:張善彤
出版:更新:

若月經過多,對女士的困擾可謂有苦難訴,生活節奏隨時被打亂。有中年女士因為月經過多,除了經期外,每日與衛生巾為伴,更試過在如廁時,排出拳頭般大的血塊,十分驚嚇。伊利沙伯醫院婦產科副顧問醫生李文軒指出,全球9%至30%的女性有月經過多問題,當中超過一半為40歲以上的婦女,不少病人病發原因不明,但亦可能是子宮病變引致。伊院引入第二代子宮內膜射頻能量治療系統,進行子宮內膜去除術,比第一代手術方法更有效減少出血及術後併發症、住院率。目前超過40人接受此項新引入的日間手術。

伊利沙伯醫院婦產科副顧問醫生李文軒(左)指出,全球約有9%至30%的女性受月經過多問題影響。(張善彤攝)

「早年做過刮宮、戴子宮環、食止血丸、賀爾蒙藥,什麼都做過,短時間內月經又回復量多。」現年48歲的王女士,受月經過量問題困擾達8年,不論是否正值經期,早上抑或晚上,為免月經決堤隨時發生,衞生巾也要「打孖用」,長期把兩塊41厘米特長的夜用衛生巾疊起來使用。她形容,衛生巾經常會溶到「好似剛剛生完(那麼多)。」

王女士表示曾擔心手術會引起頭暈、身體不適等後遺症,但最終手術成功,沒有出現這些後遺症。(張善彤攝)

月經過多問題纏擾8年

育有3名子女的王女士表示,15年前誕下第3胎後,開始被月經過量問題纏身。當時,王女士一直找不到原因及治本方法,服用止血丸根本幫不上忙。「我有定期進行婦科檢查,雖然知道並非子宮病變或患上癌症,但見到月經這麼多,這麼嚴重都好驚。」患貧血的王女士,日常生活嚴重受影響。「經期首4日,2小時內要去2至3次廁所,而且經常見暈。有次去廁所,一脫褲子坐低就感覺到有東西跌出來,原來是拳頭咁大的血塊。」她也曾試過和同事在食肆吃飯時,突然感到月經湧出,未及開始用膳,已立即動身趕回公司廁所處理。

王女士從事服務業,上班要穿上制服,她坦言經常感到尷尬,衣着也要注意,「出街一定要穿牛仔褲。天冷會較好,可用外套遮住,天熱時就會好尷尬,而且非常不適。」被「血崩」問題纏擾8年多,王女士最終接受子宮內膜去除術,消除了大量內膜細胞,月經流量大大減少,「現在4至5個月會來經一次,每次血流量都很少,覺得手術成效好。」

第二代子宮內膜去除術 省時減後遺症

伊利沙伯醫院婦產科副顧問醫生李文軒表示,治療月經過多的一般方法,包括服食止血丸、注射黃體酮、戴子宮環等方法,在治療月經過多有一定成功率,卻有機會引起腹瀉、不規則出血、頭痛等併發症。伊院2013年起,引入子宮內膜射頻能量治療系統,進行子宮內膜去除術,取代大部分第一代子宮內膜去除術。該項新手術在2014年3月起轉為日間手術。李文軒指,子宮內膜去除術適合40歲以上、嚴重月經過多,特別是對一般治療無效、不適合全身麻醉的患者。他解釋,病人接受子宮內膜去除術後,懷孕機率會減至少於1%,即使能夠懷孕,胎盤或會出現問題,因此不建議有生育意願的女士,接受此項手術。

圖為第二代子宮內膜射頻能量治療儀器。(張善彤攝)

第二代子宮內膜去除術透過射頻能量,能夠消除子宮內膜的細胞,令其不會再生長,治療效果與第一代手術一樣可減低超過90%的出血率,當中近20%更成功閉經。手術時間方面,由本身10至20分鐘縮短至約2分鐘,而患者只需半身麻醉或局部浸潤麻醉,一般可即日出院,嚴重併發症也大為減低。

王女士是首位以日間手術模式,接受第二代子宮內膜去除術的病人。她指,術後沒有嚴重後遺症,認為手術成效好,「手術後首2日,平時經期最痛的位置似被灼傷,其後4至6星期會有啡色分泌物,但術後一星期就能上班。」

50%月經過多患者超過40歲

嚴重月經過多的問題主要影響40歲以上、臨近「收經」的女士。2015年,因月經過多而入住伊利沙伯醫院的病人逾300名,當中超過一半屬40至49歲的中年女性;50歲以上佔21%;30至39歲佔18%;3%是30歲以下。李文軒解釋,準備踏入更年期的女性,或受賀爾蒙影響,更容易出現月經過多問題。40%至60%患者的病因不明,其餘病人常見的病因包括: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移位、子宮頸或內膜出現瘜肉、子宮內膜癌、出血性疾病等。李文軒提醒,如出現以下徵狀,應盡快求醫:

月經流量較正常多,情況已維持幾個週期;
出現貧血徵狀;
情況嚴重至影響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