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醫生】私家醫生組織:仿新加坡免試模式會變政治考慮
醫務委員會昨(8日)通過豁免海外專科醫生評核期的方案,有私家醫生組織今回應稱,有關方案吸引力不大,相信只會吸引多數名醫生,相信不會對私家醫生造成競爭,又認為「免試」引入更多海外醫生令中門大開,或出現質素問題,而仿效新加坡設院校名單或會演變為政治考慮。
該組織同時發表調查報告,建議政府並借鏡法援署,成立「醫援署」,引入公私營協作機制,即時處理公營專科病人輪候過長的情況。
醫委會通過方案後,海外專科醫生日後在香港以有限度註冊服務滿三年,完成執業試後即可豁免實習,成為正式註冊醫生,即可到私營市場執業。
被問到會否擔心對私家醫生造成競爭,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會長郭寶賢表示,昨天通過的方案吸引力不大,效用低,最多吸引多數名海外醫生來港,不擔心造成競爭。
而對於社會上有聲音要求「免試」,他稱做法會大開中門,擔心免試下醫生的質素是否仍合乎水平,對於民主黨建議仿效新加坡模式設立認可院校名單,他直言做法是「選學校」而非「選醫生」,會令質素參差,亦擔心會演變成政治考慮,反而考試就可令門檻一致,更為公平。對於民建聯建議綑綁海外醫生在醫管局工作5年可免試,他就認為現時有限度註冊只為3年,如果要把綑綁年期加長,需有理據,十分複雜。
倡建立「醫援署」
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 (APMSHK) 今發表研究報告,指在4月時透過問卷訪問了200位離開醫管局10多年的醫生,其中有160人已在醫管局有十多年工作經驗,屬副顧問醫生職銜。200位受訪者中有七成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用於照顧病人而選擇離開。
協會亦關注病人輪候公立專科門診的時間過長,建議政府委任一名專員,訂立指標,客觀有序的處理醫管局所有專科服務診症的長期輪候個案。協會並建議,政府應借鏡法援署,成立「醫援署」,把輪候時間過長的病人轉介至醫授署,由該署作出配對,把病人編配至私家醫院或診所進行診症及治療,實行「公私營協作」。
郭寶賢認為,醫援署可考慮是否對病人進行經濟審查,確保資助最有需要人士,而政府亦可與醫生商討出貼近成本價的合理價格,估計成立新架構的成本以億元計,建議政府或可撥出財政預算案提出的100億元公共醫療服務穩定基金中的一部分,以協助醫援署成立初期的運作。
被問到做法會否加劇公營人手流失至私營,郭寶賢認為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指即使沒有公私營合作,醫管局人手亦會流失,但承認建議或會「拉人走」,解釋是因公營解決不到問題,私營才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