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乳癌妻盼退出婚姻 深情丈夫不棄:讓我履行照顧你50年的約定

撰文:袁澍
出版:更新:

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死亡率位列前三甲。不少年輕患者發現自己確診乳癌時,除了擔憂病情之外,更擔憂需要全乳切除,其後影響家庭關係和兩性關係,變相耽誤了治療。事實上,不少早期患者可以選擇先接受術前治療,將腫瘤縮小,其後進行乳房保留手術,繼續享受健康美麗的人生。
賴關裕穠在2008年發現乳癌三期,當時只有38歲的她在確診那一刻深受打擊,形容自己「只剩一個軀殼」。醫生告訴她治療可能需要切除全乳,並影響生育,她甚至和丈夫說要在婚姻中退位。丈夫表示只要能生存,什麼都不重要,要信守結婚時的承諾。經歷八個月的積極治療,賴關裕穠不僅恢復了健康,人生也有了許多改變。

賴關裕穠2008年確診乳癌三期,在丈夫的支持下,積極接受治療。如今她投身義工,提供乳癌患者化療陪診服務。 (鄭子峰攝)

醫生:本港患者對乳房保留手術認知不足

隨着公眾對乳癌認識不斷加深,近年不少患者在確診時,仍屬於病情較輕的早期乳癌,可及早進行手術及有機會完全康復。外科醫生孫杜琪表示,除了全乳切除外,不少患者可以選擇乳房保留手術,配合電療後,成效與全乳切除相若。

孫杜琪醫生指,數據顯示,在所有患一期或二期的本港年輕患者(小於50歲)中,僅有約三成的患者採取乳房保留手術,顯示患者認知不足。建議患者可以多問、多了解,以免因不知道或誤解而錯失保留乳房等更佳治療方式。

孫杜琪醫生建議患者可以多問、多了解,以免因不知道或誤解而錯失保留乳房等更佳治療方式。 (鄭子峰攝)

賴關裕穠今年49歲,她形容得知患病那一刻還是記憶猶新:「像一個木頭,像一個空的軀殼」。尤其當她得知治療需要打閉經針,不再能生育時,她深深感到自己作為女人的特質全部被剝奪。賴關裕穠對丈夫說,如果有很合適的人,自己寧願退出。

丈夫卻表示,要信守婚姻宣誓時的承諾,要履行照顧她50年的諾言。在丈夫的鼓舞下,她經過8個月的治療,度過噁心想吐、不斷脫髮的療程,現時已經恢復健康。

作為過來人,賴關裕穠說很多患者在患病初期難以接受自己的病情,她十分感謝丈夫當時給她的信心,亦從那以後便投身義工工作,推動乳癌患者化療陪診服務。

香港乳癌研究組代表、臨床腫瘤科醫生梁偉濂表示,最新國際治療指引建議HER2型和三陰性,以及第二期或第三期的患者應該接受術前治療。(鄭子峰攝)

HER2型乳癌患者接受術前治療 耗費過百萬

香港乳癌研究組代表、臨床腫瘤科醫生梁偉濂表示,最新國際治療指引建議HER2型和三陰性,以及第二期或第三期的乳癌患者,應該接受術前治療,如有機會在術前縮小腫瘤甚至完全清除癌細胞,或者將無法以手術切除的腫瘤轉變為可以接受手術的程度,亦有機會將原本需要進行大範圍切除的手術範圍縮小,以達到保留乳房的目的。

年過五旬的韋女士在2016年洗澡時發現乳房有腫塊,後確診是HER2型乳癌腫瘤。該類型乳房腫瘤擴散速度快,若無標靶藥物治療,患者的存活率一般較低;本地醫學統計顯示,有約20-25%的香港乳癌患者,HER2受體呈陽性。

韋女士在剛剛確診乳癌時,誤以為只能接受全乳切除,在診所痛哭流涕,「覺得死亡好近」,甚至想放棄治療。(鄭子峰攝)

最初確診時,韋女士誤以為只能接受全乳切除,在診所痛哭流涕,「覺得死亡好近」,甚至想放棄治療。諮詢另一位醫生後,韋女士得知接受術前治療或有機會保留乳房,她慢慢找回信心。隨後一年內,她根據醫生建議接受為期6次的術前雙標靶治療及化療,過程中「捱咗30針」,耗費過百萬。

韋女士憶述,自己從得知患病再到積極治療,調整心態用了近3個月時間,期間慢慢了解乳癌知識,才慢慢有了心態上的轉變,「最難過到係自己嗰關。」她表示,現在已經完全恢復,可以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