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10款吞拿魚重金屬超標 計劃懷孕婦女應一年前起戒口

撰文:張美華
出版:更新:

消委會今日公布測試結果,發現市面10款吞拿魚樣本驗出重金屬「甲基汞」含量超標,對胚胎和胎兒的影響尤其大。由於「甲基汞」會隨年月在體內積聚,自行排出身體過程需時或超過一年。有婦產科醫生建議,計劃懷孕婦女,應最少在懷孕前一年起「戒口」,避免進食「甲基汞」含量高的魚類,包括劍魚、金目鯛及體型較大的吞拿魚等,以免在成功懷孕後,對胎兒有壞影響。

計劃懷孕婦女應在最少懷孕一年前,避免進食體型較大或捕獵性魚類,以及「甲基汞」含量高的魚類。(資料圖片)

「甲基汞」對人類的發育神經毒性(developmental neurotoxicity),對胚胎香胎兒的影響尤其大。根據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建議,「甲基汞」暫定每周可容忍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1.6微克「甲基汞」。雖然「甲基汞」對成人而言,不會構成神經毒性風險。惟委員會建議準備生育的婦女,「甲基汞」攝入量不應超過暫定每周可容忍攝入量,減低胎兒和幼兒慢性中汞毒的風險,以保護胚胎和胎兒健康。

香港婦產科專科學院:「甲基汞」對胎兒有壞影響

香港婦產科專科學院代表譚永雄亦指,「甲基汞」可在人體內積聚,排出身體過程可長達一年以上,建議計劃懷孕婦女應在最少懷孕一年前,避免進食體型較大或捕獵性魚類,以及「甲基汞」含量高的魚類,例如金目鯛、鯊魚、劍魚、旗魚、橘棘鯛、大王馬鮫魚和體型較大的吞拿魚品種等,以免在成功懷孕後,對胎兒有壞影響;惟大部分魚類的「甲基汞」含量低,市民仍可安全食用。

根據國際標準,吞拿魚的「甲基汞」上限則設定為每公斤1.2毫克,即1.2ppm。(張浩維攝)

在本港的現行規例下,所有「固體/液體食物」(包括魚類)的總汞(包含甲基汞)最高准許濃度為每公斤0.5毫克,亦即0.5ppm。而根據國際標準,吞拿魚的「甲基汞」上限則設定為每公斤1.2毫克,即1.2ppm。

位於荃灣荃興徑荃發大廈一樓爭鮮的刺身吞拿魚重金屬「甲基汞」含量,超出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每公斤1.2毫克的國際標準,達1.48ppm。(Google Maps截圖)

消委會在19款吞拿魚樣本中,全部均檢出「甲基汞」,含量由0.11至1.48ppm不等。當中10款超出本港標準的0.5ppm,超標的吞拿魚樣本分別來自板長壽司、德美壽司、焱丸水產、居食屋和民、梁山泊日本料理、爭鮮、APITA、崇光超市、City'super及松坂庫。

位於灣仔軒尼斯道松坂庫的吞拿魚刺身的重金屬「甲基汞」含量亦達1.23ppm,超出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Google Maps截圖)

另外,位於荃灣荃興徑荃發大廈一樓爭鮮的吞拿魚刺身,以及位於灣仔軒尼詩道松坂庫的吞拿魚刺身,兩樣本的重金屬「甲基汞」含量,更超出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每公斤1.2毫克的國際標準,分別達1.48ppm及1.23ppm。

十大港人最愛壽司出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