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建議海外醫生執業數年 可免執業試晉升正式註冊醫生

撰文:鄭翠碧
出版:更新:

本港公營醫療服務緊張,今年初起一直有醫護控訴人手不足的問題。團結香港基金今天(10日)發表《醫療體系承載力不足-本地公營醫院醫生嚴重短缺》的政策倡議報告,提出醫生人手短缺數以千計,政府現行推出的補救措施不足以紓緩危機。
報告提出六項建議,提高海外醫生在港執業的彈性,包括免除執業試前的實習要求,以海外實習經驗代替本地實習;並提出「免試」安排,讓世界排名首50間醫學院的醫科畢業生,在本港公營機構執業數年後,可「免試」晉升為正式註冊醫生等。

團結香港基金今天(10日)發表《醫療體系承載力受嚴重挑戰-本地公營醫院醫生嚴重短缺》的政策倡議報告。(鄭翠碧攝)

報告指,本港正面對醫生嚴重短缺的挑戰,在2017年,每一千名人口只有1.9名醫生,遠低於國際水平,如新加坡每千人有2.4名醫生。如要追上新加坡的水平,本港現時已經需要增多3000多名醫生。團結香港基金社會發展研究主管張博宇指,近年公立醫院醫生流失率高企,每年醫生的淨增長低於200人,單靠聘請本地培訓醫生不能解決醫生不足的情況。

倡公院工作一定年期 可用海外實習經驗代替本地實習

團結香港基金就就醫生短缺問題,提出六項建議,部分針對考試及實習安排。基金會副總幹事兼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稱,本港要求醫生在考執業試前後均需實習,基金會認為可以考慮免除考執業試前需實習的要求,而已通過考試的人士,在公立醫院工作一定年期後,可以用海外實習的經驗代替於本地實習的規定。他認為,在公院工作時,有本地醫生可教導海外醫生有關本港風土病知識,海外醫生亦有充足時間適應在本港行醫,毋須再作實習亦可。

張博宇指,近年公立醫院醫生流失率高企,每年醫生的淨增長低於200人,單靠聘請本地培訓醫生不能解決醫生不足的情況。(鄭翠碧攝)

建議設有限度註冊醫生晉升階梯

建議的另一部分就針對「免試」的可行性。現時經有限度註冊來港執業的醫生,必須通過執業試才可獲正式註冊。黃元山建議,在QS世界大學排名排名及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同時排行首50位的醫學院畢業生,如經有限度註冊來港執業,若在公營機構執業達指定年數,就可「免試」,直接晉升為正式註冊。

他解釋,新加坡等地均有此晉升階梯,香港不設晉升制就如死胡同,「有條巷引人行咗入嚟,但原來行唔返出去做正式註冊醫生,如果解決條堀頭路,變返大路,自然吸引更多人。」他稱,基金會對在公營機構工作的指定年期無具體建議,惟可參考外國做法,如新加坡是2至4年,英國是5年,「甚至可以更長。」他並稱認可的院校名單數目亦可討論。

對於現時海外醫生應考本港執業試合格率不足50%,若免試又如何確保來港醫生質素,黃元山指不評論合格率問題。被問到晉升階梯是否等同把公營機構變為審核海外醫生能否成為註冊醫生的機關,他僅稱相信來自世界首50間醫學院均有一定專業保證。

黃元山希望,醫委會在下次審議放寬實習安排時,可考慮基金會的建議。(鄭翠碧攝)

認為公私營醫生都不足

海外醫生免試成為正式註冊醫生後,有機會離開公院,到私營機構執業,被問到如何可針對公院醫生不足的問題,黃元山表示,本港是整體醫生短缺,公私營都不足,亦相信做法若能落實,將有助吸引更多海外醫生回港。

對於曾有醫生指出,公立醫院的工作環境難以吸引到海外醫生回流,建議的幫助有多大的問題,黃元山指,正因公院環境艱難,才更急需解決問題,他相信建議可增加醫生來港意欲,不過無具體回應可增加多少醫生,僅稱新加坡在2008年至2017年間醫生數字由7000多人大增七成至13000多人,當中有近3000人都屬海外醫生,「如果我哋唔做,連3000人都無!」

要改變現行制度或需時討論及修例,黃元山並無回應預計耗時多久。政府現正逐年增加醫科生學額,如數年後因放寬措施而吸引大量海外醫生來港,會否供過於求?他表示,本港處於人口老化加速期,未來只會對醫療需求日增,「不可能話擔心供過於求,因為而家餓到冇飯食!」

黃元山表示,本港處於人口老化加速期,未來只會對醫療需求日增,「不可能話擔心供過於求,因為現在餓到冇飯食!」(鄭翠碧攝)

黃元山續指,香港亦應如新加坡般設立臨時註冊制度,讓未有實習經驗的醫生也可先作臨時註冊,繼而取得有限度註冊,再獲正式註冊。

他稱會就報告與政府及持分者交流,期望拋磚引玉,引發社會討論,並希望醫委會在下次審議放寬實習安排時,可考慮基金會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