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內地食用魚樣本含孔雀石綠 楊屋道桂花魚含量最高
撰文:張嘉敏
出版:更新:
浸大有機資源中心於全港348個魚檔內抽驗的57個食用魚樣本中,有5個驗出含有孔雀石綠,當中購自楊屋道街市的樣本含量最高,每公斤達6.9微克。而另外有4個樣本驗出砷化物超出內地標準,但未超出香港標準。
有機資源中心總監黃煥忠建議, 應加強監控及設立追蹤系統,以減低有毒素的食用魚流入市場。
浸大有機資源中心於去年9月至11月期間,巡查全港 17區內103個街市、共348個魚檔及店舖。研究團隊從中抽驗57個食用魚樣本,包括39個內地常規養殖、11個本地常規養殖、3個本地聲稱有機養殖、3個本地認證有機養殖,以及1個內地認證有機養殖。
抽驗樣本中有2個桂花魚樣本、2個鯇魚樣本及1個羅非魚樣本,共5個來自內地常規養殖場的食用魚驗出殘餘孔雀石綠;含量介乎每公斤0.7微克至6.9微克,並以於荃灣楊屋道街市購買的桂花魚樣本含量最高,達每公斤6.9微克。
而所有樣本的重金屬含量均未有超出香港標準,惟當中3個烏頭魚樣本及1個羅非魚樣本的砷化物含量超出內地標準,而最高含量的內地養殖烏頭樣本則達每公斤1.056毫克,為於東區春秧街內購買。而成年人每日容許的砷化物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3微克;而小童則為每日43克。
至於另一個購自大埔街市、同樣來自內地常規養殖的桂花魚樣本,則被驗出每公斤含有0.054毫克甲基汞,即水銀。而小童每日進食28克則會超標,而成人則需要每日進食超過130克才會超標,而一旦孕婦進食則會對胎兒的腦部發育及神經系統構成影響。
浸大有機資源中心總監黃煥忠指出,現時政府的抽驗機制存有漏洞,建議應加強監控及設立追蹤系統,減低受污染的水產流入本地市場。他又指出,當局儘快重訂可攝取含量標準,以貼近國家及國際標準。同時加大力度推動本地有機養殖業界的發展,增加本地有機水產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