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出再婚家庭被標籤 倡政府加強心理支援

撰文:張嘉敏
出版:更新:

就再婚家庭或面對生活上的困難,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及浸大社會工作系,進行有關離異及再婚家庭的教育計劃研究。當中歸納出五項影響再婚人士建立家庭的因素,包括承受家中長輩的壓力、大眾對再婚家庭小朋友的負面標籤等。研究團隊建議政府應關注再婚家庭的需要,並提供相關的支援服務。

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總幹事趙崔婉芬稱,本地對再婚家庭的認識少。(張嘉敏攝)

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及浸大社會工作系,進行「親子情緣GPS離異及再婚家庭親職教育計劃」研究。於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間,以問卷及小組形式訪問共1992人,蒐集有關公眾對再婚家庭的印象及探討家庭面對的困難。受訪人士中包括一般公眾、來自四間本地小學的四至六年級學生、再婚人士及社工等。

再婚人士因壓力 選擇隱瞞婚姻狀態

研究團隊歸納出五項妨礙再婚人士建立家庭的因素,包括來自家中長輩的壓力,甚至有受訪者選擇向長輩隱暪婚姻狀態;而公眾人士亦會標籤來自再婚家庭的小朋友,認為他們的家庭背景複雜,甚至會出現行為問題,令於離異家庭成長的小朋友出現自尊感較低的情況。

學者指,華人社會文化亦令再婚人士未有向有關機構求助。(資料圖片)

此外,研究發現再婚男女對家庭角色職責的認知有別,變相影響親子關係、而教師及社工亦對議題缺乏認識,難以提供適切的服務。加上華人社會文化亦令再婚人士未有向有關機構求助。

團隊建議政府應更關注再婚家庭的需要,改善相關的心理及生活支援服務。而有關機構亦應增加老師及社工對再婚家庭的認識,並從培訓入手加強他們的實務訓練。至於再婚家庭亦應透過社福機構的協助,參加相關的小組活動、進修有關親子關係的議題,並建立同路人的支援網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