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券】視光師服務收費封頂 業界反駁:不能憑數字草率判濫用
長者醫療券推行10年,政府完成檢討醫療券使用成效,發現視光師申報金額「不成比例地多」,提出對視光師服務收費設限,每兩年最多只可扣2,000元醫療券。香港眼科視光師學會再次批評設限不公平,強調單看數字不能夠草率判定為「濫用」。而安老事務委員會及病人組織則支持政府的決定,認為就使用視光服務設金額上限,有利長者運用醫療券到其他醫療服務上。
按食物及衞生局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8年間,參與醫療券計劃的註冊視光師和交易申報總金額,分別由265名增至697人,以及由3700萬元增至7.6億元;每宗申報的醫療券金額中位數為1,951元。
香港眼科視光師學會會長伍尚舜今日(12日)出席港台節目時反駁,單看數字是特別「一字獨秀」,但強調數字背後除驗眼費用外亦涉及配眼鏡,否認是「濫用」,「每個人對眼鏡的需求都不一樣,而且公營機構亦沒有視光服務!醫療券用意是讓長者適時尋求協助。」
去年申報金額中位數為1,951元 病人組織指設限亦夠用
出席同一節目的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指出,部分長者在判斷使用醫療券是有困難,而且醫療券有註明不可以單純購物,「買藥物都是不能夠時,那麼買眼鏡是否要設限呢?」去年度長者平均使用視光服務的平均費用是1,961元,他認為今次設限的金額可以足夠應付長者需要的服務。
伍尚舜認為,政府不應該就單一行業使用醫療券設限。他稱,業界並非單純提供購物的服務,指出當年有向醫療券小組查詢並獲回獲是「驗眼後配眼鏡當作一個treatment(治療)。」他認為,視光師提供的驗眼服務是基層眼科服務,「長者驗完眼睛有需要都一定要配眼鏡,不要認為費用單純只是配眼鏡。」
行政會議成員、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也認同,政府必須就使用醫療券設限,「眼睛當然重要,長者要平均使用(醫療券)。」林正財重申,醫療券的原意是補助長者看病,又明白不少人關注長者使用醫療劵在中醫服務的情況,如是否買了花膠等,但數據顯示就中醫服務使用醫療券的個案只佔7%。
林正財指出,社會討論的重點應該如何教育長者使用醫療券,包括如何可以選擇真正的服務保障他們的健康。他相信經過今次檢討後,食衞局會主動調查部分不合理使用醫療券的情況;加上當葵青區地區康健中心開設後,政府可以再作檢討。
香港眼科學會主席龐朝輝在商台節中則表示,歡迎政府做法,認為醫療券在界定何為輔助醫療產品上含糊,病人向私人執業的視光師求醫時,或進行不需要的檢查,「有理無理都做檢查,之後配眼鏡、太陽眼鏡,將資源浪費。」
他認為政府在開始實施醫療券約10年,但醫療券的用途卻未有真正監督,建議政府日後要為醫療用品作清楚的定義,以及制定投訴機制,防止濫用,「否則將來配護膚品,係咪都得呢?」
當局數據指出,去年全港665名視光師申領了7.6億元,平均每人獲得114萬元,被指申領數字異常。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會長詹振邦則反駁是「數字遊戲」,應著眼使用人次,而非視光師平均領取金額,並指本港有39萬人次使用視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