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醫療券】視光師投訴比例膺榜首 陳肇始:檢討非向他們開刀

撰文:張雅婷 陳倩婷
出版:更新:

長者醫療券檢討出爐,其中建議就視光服務的醫療券申報金額設上限,定為每名長者每兩年最多申報2,000元。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今日(11日)於記者會上強調,政府的決定並非向視光師開刀或標籤某個專業,而是由於醫療券涉公帑。她解釋,視光師申領醫療券的金額不合比例地高,不希望長者將金額只用視光服務,而未能使用其他服務。而衞生署數字顯示,3年間共接獲46宗有關申領醫療券的視光師投訴,是比例最高的行業,九成涉收費問題及不當申報申領金額。
陳肇始又指,醫療券計劃受長者歡迎,令他們可在基層公營服務以外提供一個選擇。政府未來將增加醫療券可以用的地點,例如基層醫療地區康健中心。

政府建議就視光服務的醫療券申報金額設上限,定為每名長者每兩年最多申報2,000元。(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視光師申領金額不成比例地多

食衞局向立法會文件提及,檢討期間發現過去數年視光師在計劃下申報極高醫療券金額的宗數「不成比例地多」,有697名視光師登記為醫療服務提供者,佔全部提供者僅9%,但2018年的申報總金額為7.6億元,佔整體申報金額28億元的27%。文件又指出,視光師每宗醫療券申報金額的中位數是1,600元至1,951元,較西醫的約250至300元,以及中醫的206至245元相對地高。

政府言明,長者過度集中使用醫療券於個別服務,或會令其醫療券餘額不足以支付其他所需的服務,亦憂慮有關情況會削弱計劃鼓勵長者使用不同私營基層醫療服務的成效,因此建議就用於視光服務的醫療券申領金額設每兩年2,000元的上限。

該上限參考2018年視光服務每宗使用醫療券申領金額的中位數1,951元。當局計劃於今年第二季起實施新上限,又不排除就其他類別的醫療服務類別設上限。

食衞局局長陳肇始表示,長者醫療券可用於地區康健中心。(羅君豪攝)

衞生署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8年共接獲235宗醫療券相關投訴,當中46宗涉及視光師。

衞生署在2015年至2018年間,向服務提供者總共發41封信,其中13宗取消服務提供者參與計劃的資格;17宗轉介去執法機構(4宗涉視光師);9宗轉介去相關的專業管理委員會;11宗向服務提供者發還/討回款項。

54宗個案轉介警方

此外,2009年至2018年衞生署查核了35.8萬份醫療券文件,以加強監察,最終有54宗轉介警方跟進 ;10宗轉介專業管理委員會監管機構;26人被剔出醫療券計劃。

陳肇始:不期望長者集中使用醫療券於某一服務

陳肇始公布檢討結果時強調,計劃不是向視光師開刀或標籤。她指出,從視光師申領的醫療券額可見,「超高價越來越多」,而有關服務的中位數及實際金額都不合比例地高,令人擔心。而是次「封頂」決定是聽取了病人組織和視光師意見,其中有長者反映某類服務用完醫療券金額後,未能使用其他服務,政府亦不期望見到此情況。

衞生署助理署長(長者健康服務)李敏碧醫生表示,監察長者醫療券的做法是風險為本。(羅君豪攝)

92%視光師申報金額逾4,000元

衞生署助理署長(長者健康服務)李敏碧補充,去年共有655位視光師申報醫療券,當中614位,即92%人士的申報金額當中,曾有一宗超過4,000元的申領額。投訴數字方面,2015至2018年投訴數最多的醫療服務提供者西醫,有83宗。其次是中醫(77宗),視光師(46宗)排第三,牙醫(19宗)緊隨其後。46宗投訴中,九成收費問題及不當申報申領金額,有4宗需轉介警方。李敏碧表示,46宗投訴佔申領醫療券視光師的6.6%,是所有投訴個案中,比例最高的專業。

長者醫療券檢討報告公布。(羅君豪攝)

陳肇始又表示,政府一直非常關顧長者的需要,檢討醫療券包括是否達到政策原來目標,即提供財政誘因在社區選擇私營醫療服務。而醫療券計劃受到長者歡迎,可在公營服務以外提供一個選擇。其中政府建議曾於2017年的《施政報告》公布於每一區都設立地區康健中心,當中葵青區的地區康健中心預計於本年第三季左右啟用,屆時將接受醫療券。食衞局的文件指出,政府的政策是醫療券將可於各區地區康健中心使用,讓計劃及地區康健中心在向長者推廣基層醫療的工作中相輔相成。

陳肇始:買花膠是個別個案

被問及為何中醫亦有曾揭發不當申領醫療券,如售賣花膠等貴價藥材予病人,但中醫的申領金額毋須「封頂」?陳肇始解釋,衞生署曾向中藥專業界別了解,中、西醫每宗醫療券的申領金額只是數百元,「係個別個案有買花膠,睇唔到有不成比例的宗數、用量」,即使中醫需要食療、料理,亦不會按斤出售,份量較少。衞生署會留意會否有不尋常使用醫療券,例如金額過多或經常有不尋常金額交易。

對於醫療開支有通脹,為視光服務設每兩年2000元的上限是否作定期檢討,以及為何不為其他醫療界別設定申領金額上限,陳肇始沒有正面回應,僅稱會持續監察醫療券的使用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