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海外醫生紓困 彭鴻昌倡豁免專科實習期 醫管局增海外宣傳
醫委會改革還放寬了海外醫生有限度註冊的年期,由一年增至三年,當局認為新措施為海外醫生提供了來港的誘因。本港十多年前經濟不景而削減公共醫療資源,又削減醫科生學額,結果後來要設法「追落後」,其中一項社會時有議論的措施便是引入海外醫生。相關議題近日隨着公立醫院「逼爆」而再度炒熱。
現時海外醫生要在本港行醫有兩大途徑:一、參加執業試並完成實習,便可取得執業資格,可自由在公營及私營醫療市場工作;二、透過有限度註冊方式:自2011年開始,醫管局透過招聘有限度註冊醫生,免試到公立醫院工作,每次工作申請為期一年,到期可續約,由醫委會審批。改革後,每次申請最多在港逗留三年,其間只能受聘於公立醫院或本地兩間大學醫學院。
彭鴻昌:增人手公私雙贏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主張積極招聘海外醫生,他再三強調從無提及要降低醫療水平,引進的海外醫生水平必須與本港醫科畢業生一致。就執業試的安排,他指出,現時若海外醫生本身已有專科資格,試後的實習期已由一年縮減至半年,但仍有下調空間,甚至可免除專科醫生實習期,亦未必一定要在公營醫院實習。
在有限度註冊一環,以英國及澳洲為例,執業資格試在當地並非必須條件,兩地均認可部分國家的醫生資格,若醫生利用原本的資歷取得臨時註冊的話,只要在指定醫療機構完成12個月監督執業,便可取得正式註冊。回看亞洲,新加坡更不設執業資格試,當地機構認可全球逾百間醫學院的醫科生符合新加坡執業要求,只要通過臨床實習期便可取得正式註冊。
彭鴻昌指出,香港應該參考海外經驗,先讓海外醫生以有限度註冊來港,在公營醫院或私營機構執業一段時間後,再由相關機構評估該醫生是否合格,繼而批出正式執業牌照。此舉的吸引力在於一些在外地已有專科資格的醫生,不需要再重複溫書、考試及實習,而當取得執業資格後毋須只在指定機構工作,自由度更大,亦能吸引更多人申請。
彭鴻昌認為,這一做法延伸出來的好處是長遠有助穩定公立醫院人手。他解釋,現時社會意見指,私營醫院或醫療機構一旦擴展業務,便會從公立醫院「扯走」人手,造成公私營醫護人手不均。若海外醫生可以先以有限度註冊來港,限制其於公立醫院工作三年後,才可以取得執業資格,即使該醫生其後走到私家,亦沒有離開本港,繼續為市民服務,而醫管局則起碼保障了首三年的公營人手。而若醫生數目增加使私家醫生市場飽和,便可進一步鞏固公立醫院醫生人手。
一直以來,本地醫學界對放寬海外醫生門檻的立場強硬,主要理由是要確保醫療質素。彭鴻昌認同,個別前線醫生會對放寬海外醫生執業限制有保留,但估計保險業界及私營醫療機構或會支持建議,主因是近年醫療保險的成本持續上升,理賠金額愈來愈高,令保險費用增加,若醫生人手充足,人力成本下降,有利保險界。另外,本地醫生數目有限,一旦私營醫療機構挖角,往往需付出較高薪金,而同樣薪金或已能聘請頂級的海外醫生,故他相信醫療集團會支持引進更多海外醫生。
雖然公立醫院工作環境差,但彭鴻昌相信它們仍有一定吸引力,例如醫生有前往海外培訓的機會,不少較複雜病症只在公立醫院處理,醫生又有各種各樣器材支援。他認為,醫管局應思考如何保持這些有利因素。
2011/12年起至今,醫務委員會共批准39宗非本地培訓醫生以有限度註冊形式在醫管局工作,現時仍有10人在麻醉科、急症科、心胸肺外科、家庭醫學及內科等人手短缺的部門工作,另有7名醫生成功考獲本地執業試, 4名轉至兩間大學任職,其餘18人部分在聘請後未有到任,或已完成合約離職。
政府研優化實習安排
為了增加海外醫生申請來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醫管局主席梁智仁去年9月到英國,為當地醫科生、在職醫生舉辦講座,隨行的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醫療職系)黃明欣接受《香港01》專訪形容,是次講座反應正面,出席人數約80人,大部分是醫科學生,少數為實習醫生。她形容,「都feel(感覺)到佢哋好關注前景,好有心想返嚟香港,因為好多人嘅屋企都在香港,都會諗咩timing(時機)、點樣返香港行醫。」
黃明欣透露,由於有限度註冊制度放寬,加上當局加強宣傳,今年接獲19名來自英國、澳洲、新加坡等地方的醫生申請到醫管局以有限度註冊形式工作,最快4月有數名醫生履新,其餘申請在今年中及年底陸續提交予醫委會審批。該批醫生包括放射科、內科、急症科、家庭醫學等。醫管局並由以往一年招聘一次有限度註冊醫生,改為全年招聘,又在醫學期刊刊登招聘廣告。醫管局今年還會到澳洲舉辦講座,吸引當地醫生來港。
黃明欣曾任職婦產科,約九年前轉做行政。她指出,要吸引海外醫生來港,要從其角度考慮,例如正在外地接受專科培訓的醫生,他們會關注來港工作後,之前的經驗會否獲認可,以及在港延續餘下培訓以取得專科資格的可能性。
目前,有限度註冊醫生倘打算在港考取執業試,不論年資,都需要實習一年,專科醫生則實習半年。黃明欣透露,政府正研究豁免或縮短實習期。食衞局正與醫委會商討,關注點之一是承認有限度註冊醫生在本港公院的臨床經驗作為實習期。
上文節錄自第150期《香港01》周報(2019年2月18日)《引入海外醫生紓困 怎樣放寬門檻》。
相關文章:公立醫院醫生壓力爆煲 醫管局管治失當責無旁貸醫管局管治流弊叢生 是沉疴難治或是無意改善?醫委會改革路漫漫 醫患權益如何求索?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