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工學院三年內將「體驗式學習」成必修科 親手製作取實戰經驗
政府近年大力推動創新及科技發展,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今日宣布,計劃在未來兩至三年將「體驗式學習」課程訂為必修科,日後每年入讀工學院的800位本科一年級學生,均須修讀有關課程,自己動手製作工程作品,學習跨學科的工程知識。
科大工學院引入「體驗式學習」課程已經六年,每年約有180位本科一年級學生報讀「首年基礎工程設計課程」;另外,約有130位本科生在不同教授的指導下,參加本地及海外的工程設計比賽,他們均需親手設計和製作工程作品,例如飛船、小型智能車和水底機械人等。
工學院計劃在未來兩至三年將「體驗式學習」課程訂為必修科,務求每位學院本科新生可從跨學科工程知識中,獲取實戰經驗。
科大工學院自六年前引入「體驗式學習」課程,包括開設首年基礎工程設計選修科課程,修讀一個學期可獲3個學分,每年約有180位本科新生報讀。
課程以主題學習方式,讓學生動手設計工程作品,例如設計飛船、化學燃料驅動的模型車等,在實戰經驗中學習機械工程、化學工程及編寫程式等跨學科知識;亦會安排工作坊教授學生3D打印及鐳射切割機的使用技術。課程不設試卷考核,而是主要透過兩次作品示範評分。
科大工學院畢業生黃清豐曾修讀體驗式課程,過去幾年擔任學生技術支援。他指,課程能讓學生學習及實踐跨學科工程知識,並訓練解難能力,獲益良多。
他舉例,同學去年設計飛船過程中,發現飛船在飛行時經常高低起伏,穩定性不足,於是在網上搜集資料,發現安裝超聲波感應器後,可以令飛船偵測與地面的距離,在半自動操作下維持飛行高度。
另外,他又難忘同學在設計化學燃料的模型車中,經常出現「跣軚」、車輪未能平衝著地的問題,最後在網上搜集資料,發現將四個車輪改為三個車輪,就可以令模型車順利「貼地」運行。
科大工程教育副教授陳銳斌表示,傳統知識授課及考試模式,不能夠培育學生創新思維及應用技術。他指,體驗式學習最大好處是學生可透過手動學習,刺激思維發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新的知識。
工學院院院長鄭光廷表示,現時工程界渴求跨學科工程知識的人才,例如產品經理,識別社會問題,製造解決人類需要的產品,故學院計劃在兩至三年內,將體驗式課程改為必修課,以裝備同學迎接未來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