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馮平山樓、儀禮堂、梅堂 獲古諮會列法定古蹟
政府今日(16日)宣布,發展局局長、古物事務監督黃偉綸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將香港大學馮平山樓、儀禮堂及梅堂三幢一級歷史建築的外部列為法定古蹟。三個建築物多年來沿用至今,各有特色。其中,儀禮堂現時為港大生宿舍,而馮平山樓則樓高三層,立面以紅磚砌成,並以花崗石石雕作裝飾。屋頂有一大型玻璃穹頂,立面呈對稱設計,現為港大中文圖書館。
政府今日(16日)宣布,發展局局長、古物事務監督黃偉綸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將香港大學馮平山樓、儀禮堂及梅堂三幢一級歷史建築的外部列為法定古蹟。其中,馮平山樓樓高三層,立面以紅磚砌成,並以花崗石石雕作裝飾。屋頂有一大型玻璃穹頂,立面呈對稱設計,立面以大型壁柱、窗框、三角楣飾、矮牆及帶飾線的簷口作裝飾,設計雅致。以實木精雕而成的舊門、窗戶及其原裝黃銅配件,整體設計展示的建築特色。
馮平山樓原名馮平山圖書館 1932年揭幕
原名馮平山圖書館的馮平山樓,為港大的中文圖書館,由已故的馮平山捐助興建,並於1932年12月揭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樓曾用作存放私人、學校及政府機構的藏書。多年來經歷不同變遷,並於1994年改名為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並於1996年新翼徐展堂樓建成後向公眾開放。
儀禮堂及梅堂分別於於1914年、1915年啟用
儀禮堂是以港大首任校長儀禮爵士命名,於1914年啟用,是第二幢由港大直接管理的學生宿舍。梅堂則於1915年啟用,是第三幢由港大直接管理的學生宿舍,以第15任香港總督兼港大第二任校監梅含理命名。
儀禮堂與梅堂均以首幢由港大直接管理的學生宿舍盧嘉堂為設計原型,由甸尼臣藍及刼士設計,樓高三層,以紅磚建造,立面設計雅致,加入豐富的建築元素,包括正門門口上方的弧形楣飾、粗面磚柱、多立克式柱頭、窗沿、簷楣和欄杆,立面牆身飾有中式陶製漏窗,與紅磚牆對比鮮明,中式金字屋頂鋪上雙層瓦片。
1966年因山泥傾瀉 儀禮堂和梅堂需緊急疏散
宿舍的2樓及3樓為學生房間,食堂、休息室、校工宿舍及浴室則設於地下具本地特色。1966年,儀禮堂和梅堂旁邊斜坡在豪雨下發生嚴重山泥傾瀉,兩幢宿舍需緊急疏散,以待全面維修。兩幢宿舍東端的舍監宿舍均須清拆,港大藉此把盧嘉堂、儀禮堂及梅堂合併為一大型宿舍群,改名為明原堂,惟盧嘉翼於1992年拆卸時,儀禮翼和梅翼分別回復原名儀禮堂和梅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