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屯門新鐵路 X 明日大嶼 政府另有「枱底議程」?
今年施政報告提出的「明日大嶼」人工島填海計劃,其中交通基建配套部分,建議由屯門南部建鐵路接駁至小欖一帶,再過海連接欣澳、交椅洲,直達港島西部。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日前就在Facebook指出,這建議和他4、5年起提出的過海鐵路走線「有九成似」,歡迎政府接納相關建議。
屯門對外交通早已為人詬病,居民多年來一直希望有新的鐵路連接市區,所以十多年前起,早有意見指應在西鐵以外再建一條穿越青山公路沿海段出荃灣的鐵路,即坊間稱的屯荃鐵路。但由於建議一直卡死在深井段的技術難關,多年來都沒有進展。如今政府決定避過深井,可算是節衷方案,相信有助減低建鐵路的困難。
不過,將屯門新鐵路和明日大嶼相題並論,政府可能另有盤算,因政府將屯門新鐵路納入整個明日大嶼計劃一併推動,是否有意將新鐵路和爭議項目「綑綁銷售」,爭取市民特別是新界西居民支持,那就交由各位市民自行判斷。
西鐵「大兜路」 沿海路段被忽略 屯荃鐵路早有呼聲
「大西北」交通難題,早已人所共知,多年來屯門公路平日上班繁忙時間例牌塞爆,西鐵載客量亦飽和。所以西鐵通車後,社會持續有聲音要求再興建新鐵路,由屯門區接駁荃灣,亦即是坊間說的屯荃鐵路,其中鄉議局已故前主席、長年擔任屯門區議會主席的劉皇發,就是代表人物。
其實在九十年代中期討論新界西鐵路走線時,政府曾研究不同走線,包括是否興建深井沿海一段。但由於該處地勢複雜,需要穿越山路,尤其深井路段高低不平,要在沿線建鐵路或涉及大規模的削坡工程,複雜之餘造價亦相當高,最終政府只選擇途經元朗和天水圍,最後進入屯門的走線,即今日的西鐵。
直至2008年至2009年,屯門區議會與荃灣區議會先後多次向政府提出屯荃鐵路的相關建議,皆未獲採納。後來兩區會再進一步,聘請顧問公司研究屯門至荃灣沿海鐵路,途經包括深井等地。最終,政府在2012年檢討《鐵路發展策略2000》,重新審視各條跨區鐵路走線,包括將屯荃鐵路再次納入研究範圍。
被指不符成本效益 計劃又擱置
然而,深井沿海段的老問題始終解決不到。2014年9月,政府發表《鐵路發展策略2014》,表示屯門至荃灣沿線人口主要集中在東西兩端,其餘人口則散布於沿海各處,大部分居民如要往來屯門和荃灣,使用屯荃鐵路比使用西鐵線只能節省1分鐘乘車時間,而且需要在荃灣轉乘其他鐵路線才可繼續旅程。
政府認為,屯門公路改善工程、西鐵由七卡變八卡,已能紓緩部分交通擠塞狀況,而沿海建鐵路的技術困難、對景觀影響等問題仍然很大,在成本效益存疑之下,最終擱置計劃。
其實政府的解釋也不能說全錯,始終深井發展密度較低,人口只有約三數萬,亦沒有重要的工商業設施,如果政府大花時間金錢在該地動工建鐵路,隨時又會惹來「濫建大白象」的批評。況且在現實上,大部分屯門居民如要到市區上班,都不會止於荃灣,而需要繼續轉車,那結果一樣是塞爆西鐵線和荃灣線。
田北辰提節衷方案 避過最難部分
不過大西北對外交通飽和、人口持續上升,始終是不爭的事實。其中,根據立法會《數據透視》,2016年早上繁忙時段西鐵線載客率達99%,荃灣線更達103%,可見現有交通已快將追不上需求。
規劃署今年發表的《人口分布推算2018-2026》更指出,到2026年元朗區人口將達700,400人,在十八區中僅排在觀塘和沙田區之後;屯門區亦會有571,000人。兩區加起來超過127萬人口。加上政府近年打算進一步發展新界,人口料將繼續增加,建新鐵路疏導人流確有現實需要。
於是,政界和民間近年都著手探討其他由屯門接駁出市區的替代方案。其中田北辰就大力倡議將屯荃鐵路,改良成「屯九鐵路」連接出美孚、南昌,或是通往港島,分流由屯門前往港九市區的乘客,提升鐵路效益。其中他2014年提出的過海鐵路方案,就是由屯門碼頭接駁至屯門市中心、小欖、欣澳、交椅洲人工島及香港島西,和政府今次提出的方案極似。
田北辰接受《香港01》記者查詢時進一步解釋,青山公路沿海段中,掃管笏段技術問題相對不大,如果要連同深井段一併處理,涉及造價至少600億甚至更多。所以他和政府的方案,建議在小欖過海接駁到大嶼山欣澳,可以避過技術困難最大的部分。他認為在新建議下,深井一帶居民乘車前往小欖車站,車程只是10分鐘左右,問題已大幅改善,屯門南連同深井沿海有40萬人口,都有望受惠新鐵路。
政策分析──明日大嶼系列:
屯門人舉腳贊成 「順手」支持明日大嶼?
所以,施政報告提出在屯門建鐵路接駁大嶼山、交椅洲、港島西部,可以說是屯荃鐵路觸礁後的「讓步」版,否則按照原本走線,要在深井進行大規模工程,莫說政府未必願意,民間對於斥資近千億處理一個區域性的交通問題,隨時有極大反對聲音。改成現時的走線,起碼減低整體造價,相信不少屯門人也樂見有新鐵路接駁市區。
當然,將屯門鐵路放在明日大嶼的交通配套內,其實也可理解成政府的隱藏議程(hidden agenda)之一。坊間一直有說法指出,將屯門對外交通連接落戶交椅洲,其中一個作用就是引導討論,將屯門居民的利益和明日大嶼計劃扣連在一起,讓更多人支持人工島計劃。
乍聽之下這似乎有點「陰謀論」。但想深一層,站在政府角度,明日大嶼一提出即成公眾炮轟對象,要爭取民意支持計劃,拉攏到一派得一派,也很合符官僚推銷政策的常理吧?只是,如果政府的規劃思維不改變,繼續將經濟活動集中在維港兩岸的小部分區域,不思考如何重新作城市規劃佈局、把就業機會搬到較接近新界人口密度較高的地區,那麼香港要繼續日復日地每天進行上班、下班兩次「人口大遷徙」,香港到底要起多幾多條鐵路,才能解決擠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