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恐明日大嶼人工島變青馬大橋翻版 毀海底棲息地趕走本地魚
特首林鄭月娥提出「明日大嶼」大計,在中部海域填海建人工島,有本地漁民擔心「歷史悲劇」重演。捕魚30年的牛哥指出,青馬大橋的興建,影響該區海床及珊瑚生長,魚類未能找到棲息地而離開,以往常見的馬友、黃花魚和九棍銷聲匿跡,因此對於當局計劃在大嶼山以東大規模填海,他擔心將來有更多魚類「被消失」。
靠海多年的他感慨道:「城市發展當然重要,但原有嘅嘢,就好似海洋同魚都好重要,希望(政府)可以先考慮下其他方法,之後先搞個海。」
沙甸魚出現本港水域 俱往矣
不時聽到有環保團體提到,近年因本港水域海床有變,引致不少魚類品種消失,有前漁民提到,以往香港經常遇到的沙甸魚、馬友、黃花魚等,現已銷聲匿跡,非常可惜。捕魚30多年的牛哥,由祖父一代起便在港捕魚,歷經漁業最輝煌的時代,不過他在80年代「上水」,轉為修理船隻。
他說,當日一家人齊整的留在船內生活,日以繼夜工作,每年端午節、中秋節及過年才能夠有數天休息,跟幾家船家一同慶祝,生活艱難但非常愉快,及後為方便子女升學,只好到「陸地」工作。
說起以往捕漁的經歷,牛哥說,由於當年以人力捕魚為主,未有大力使用拖網,魚獲頗豐富,但近年本港水域因多年來大量被拋下的垃圾、部分漁民使用炸魚法及填海,大受影響,魚獲大不如前。他希望陸上的人少用膠袋,以免令海洋繼續受到破壞。
馬友 黃花魚 九棍一去不復返
近日政府提出「明日大嶼」,有意於大嶼山東面水域填海1,700公頃建人工島。牛哥聞言,提及對上一次大型填海的遺禍,他說回歸前青馬大橋建成後,由於影響該區海床及珊瑚生長,魚類未能找到棲息地而離開,「以前嗰度有好多馬友、黃花魚同整魚蛋嘅九棍,之後都唔見晒!」對於當局計劃再度大規模填海,他擔心將來有更多魚類「被消失」,靠海多年的他感慨道:「城市發展當然重要,但原有嘅嘢,就好似海洋同魚都好重要,希望可以先考慮下其他方法,之後先搞個海。」
牛哥亦提到,60年代本地漁船數目超過15,000艘,惟現時只餘下不足400艘,不少漁船現已改為經營觀光船,並減少在本港水域捉捕海魚。
「環保海鮮周」11月中旬舉行
近年不少地方的政府始擔心濫捕海魚,加上部分地方的漁民未去除惡習,致生態問題依然存在。由環境局可持續發展基金資助、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舉辦的第三屆「環保海鮮周」,將於下月10日至18日舉行,活動將有行程參觀本地魚場、流浮山蠔排及淨化中心,亦有魚類批發市場導賞團,參加者可細聽漁民分享歷史趣事。
於香港仔魚市場參觀本港魚類批發買賣情況,魚統處人員介紹香港的優質魚類產品,首推黃立倉、石蚌魚及烏頭等魚類,是可以作為可持續養魚的種類。負責的職員表示,每日本港經香港仔魚市場處理的優質魚超過4,00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