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黃偉綸:明日大嶼分15至20年期進行 政府有能力應付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發表第二份施政報告,其中耗資達至少5,000億元的「明日大嶼」願景,填海面積較「東大嶼都會」提及的1,000公頃增至1,700公頃,備受社會爭議。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日(12日)在記者會指出,現時政府每年用於公共建設的開支約涉及1,500億元,而「明日大嶼」計劃要攤分15至20年期進行,即平均每年只需數百億元,故他認為政府有能力為計劃作「合理付出」。
他又指,土地供應專責小組遞交初步報告予政府時,曾提及「未雨綢繆」的重要性,故特首林鄭月娥才就「明日大嶼」填海1,700公頃「拍板」,而這項政策被列為「絕密」,因此事前未有風聲流出。
↓點擊睇圖.盤點施政報告2018重點↓
交椅洲淨填海成本或千五億
對於「明日大嶼」的確實成本,黃偉綸稱暫時未有正式估算,但以目前每平方呎1,300至1,500元填海成本計算,若交椅洲填海1,000公頃,料涉及千多億元。至於鋪設基建等成本,則要待研究報告出爐後才可得出。
施政報告列明,政府爭取「明日大嶼」的填海工程於2025年展開,並在2032年有首批居民入伙。黃偉綸指出,交椅洲屬「明日大嶼」的第一期填海計劃,故上述目標年期適用於交椅洲填海;而喜靈洲屬第二期計劃,暫未有時間表。
整體「明日大嶼」工程需約5,000億元,黃偉綸表示,現時政府用於公共建設的開支,每年約涉及1,000億元,而「明日大嶼」計劃要攤分15至20年期進行,平均每年只需數百億元,故他認為政府有財政能力為此作「合理付出」。
土供組交初步報告後才「拍板」
特首林鄭月娥早前在電台節目中,被問及何時決定填海面積較東大嶼都會計劃多7成,當時她表示,相關措施並非由她的決定,而是技術工程同事在規劃過程中提出。
黃偉綸指出,特首制定施政報告時,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規劃署曾就大嶼山填海作初步觀察,了解選址的水流情況等。他指出,就當時觀察而言,政府認為1,700公頃是可行,並獲發展局認可,但暫時未有詳細規劃。他又稱,直至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於9月份遞交初步報告予政府,當中提及「未雨綢繆」的重要性,故林鄭才就「明日大嶼」填海1,700公頃「拍板」,並以此作基礎。
黃偉綸:將遠水盡量拉近
對於政府為何在事前未有就填海面積「加碼」諮詢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他形容制定施政報告是「絕密」,即比「機密」更高級,故政府不能事前向他人披露。他又指,若未來的研究確認「明日大嶼」具可行性,在工程開展前,必須要先經城規程序,屆時會有多階段的公眾參與及諮詢。
他表示,期望可於明年第一至第二季到立法會爭取撥款,並在2025年展開首階段填海,屆時會盡量吸納土地供應小組在今年底提出的建議。他承認由於希望「將遠水盡量拉近」,故相關時間表相對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