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團體周日遊行反「明日大嶼」 斥計劃厚財團忽略基層

撰文:鄭翠碧
出版:更新: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前日發表第二份《施政報告》,報告中最備受爭議的是耗資達5000億元的「明日大嶼」計劃。民間團體「土地公義聯合陣線」今(12日)宣布於下周日(14日)發起遊行,反對在東大嶼填海建人工島,團體批評人工島需在20至30年後才能落成,無法應付現時的基層住屋需要,而且估計工程有機會要過萬億元埋單,稱受益的只會是國企、本地大建築商和背後的大地產商。
土地公義聯合陣線直言,林鄭雖然公布新增土地的公私營房屋比例上調到七三比,但由於公營房屋包括首置上車盤、綠置居等資助出售房屋,令人擔心等同變相減低公屋供應,致基層更難上樓。

土地公義聯合陣線斥「明日大嶼」計劃除了破壞環境,亦令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諮詢成為空文。另外,團體指,現時香港的基建工程普遍超支,人工島造價本身已經高達5000億元,相信若超支,就需一萬億元埋單,而金額正是現今香港的財政儲備。

↓點擊睇圖.盤點施政報告2018重點↓

+10

團體認為,近年不少基建工程均由中港不同財團承包,極長的建造年期會令這些財團長年維持豐厚利潤,故龐大基建受益的通常只有國企和本地大建築商和背後的大地產商,團體估計,計劃會通過國企承包工程,最終龐大資金會落在中共手上,成為中國極權政府對外擴張的政治資本。團體批評,所謂東大嶼都會,將是內地富豪炒賣和走資的窗口。

團體並指,政府雖提出公私營「單位」比例7:3,但並沒有回應民間訴求以「面積」作為比例單位,亦沒有保證公營單位在人工島裡面的數量,並批評人工島需在20至30年後才能落成,無法應付現時的基層住屋需要。

質疑提高公營房屋 未必等同增加公屋

勞工組成員黎治甫提出,特首雖公布新增土地的公私營房屋比例上調到七三比,但相信增加了的公營房屋未必就是公屋,「公營房屋包括首置上車盤、綠置居等資助出售房屋,令人擔心會否等同變相減低公屋供應?」他認為若情況屬實,基層上樓只會更難。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幹事任真狠批林鄭月娥是「借基層過橋」,她直指公營房屋並不等同公屋,林鄭月娥的說法不代表基層能加快上樓,形容計劃是「詭計」。她又指填海需時長,不能解決現時基層的住屋需求,要求政府以熟地、棕地、市區閒置土地盡快建屋。

建築地盤職工總會理事長陳八根直言,有聲音指基建能為建築工人帶來職位,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現在很多大型工程都使用重型機械,工人數目不多。」他指出,馬上收回熟地、高球場等可以即時動工,反而能提供工作機會,也不必依賴外勞。

社民連周諾恆:攤分20年都要每年花500億元

社民連副主席周諾恆認為明日大嶼計劃掏空庫房盈餘,若埋單需萬億元,即使攤分20年,每年仍需500億元,令政府繼續實行高地價政策。他又批評計劃只為粵港澳大灣區而發展,認為把預算花在其他民生措施上更理想,如推行全民退保。

土地正義聯盟組織幹事吳卓恆批評特首做法違反程序公義,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尚未提交任何報告、甚至連基本數據都未有的情況下,就搶先在施政報告中提出龐大基建及公私合營的政策。他又批政府與民為敵,強推2項受爭議的政策,逆民意而行。

擔心人工島可能出現飄移、沉降

守護大嶼聯盟召集人謝世傑就指,填海對生態及環境造成破壞,犧牲海洋生物,形容施政報告是「撕政報告」,撕毀生態空間,並擔心人工島可能出現飄移、沉降等問題。他稱近日市民在網上聯署反對計劃的反應熱烈,已有逾1.5萬人簽名,認為民怨沸騰,故發起下周日的遊行。

謝世傑續指,今次的施政報告反映特首施政方針霸道、威權,遊行為取回市民話語權,「不能只有長官意志,一人話事。」他呼籲市民參與遊行表達意見,又指現時難以估計參加人數,而遊行已獲警方發出不反對通知書。

土地正義聯盟成員吳卓恆斥,明日大嶼計劃是逆民意而行,與民為敵。(鄭翠碧攝)

土地公義聯合陣線指,將會參與星期日由守護大嶼聯盟的遊行,要求政府先利用閒置官地、高球場、市區重建、港鐵上蓋起公營房屋及院舍。遊行將在銅鑼灣東角道集合及默站,由下午3時半遊行到政府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