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戊型肝炎傳人首例 免疫力低、愛吃豬膶者較易受感染?

撰文:陳倩婷
出版:更新:

瑪麗醫院出現首宗老鼠傳人的大鼠戊型肝炎個案,患者住在黃大仙區,香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指,該區有大鼠樣本被測出有戊型肝炎病毒,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提醒市民,若有病徵應盡快做檢查。
到底哪類人是高危一族?為何愛吃豬膶較易染病?市民平日可如何預防被大鼠傳染疾病?一文看清防傳染病攻略。

瑪麗醫院出現首宗老鼠傳人的大鼠戊型肝炎個案(張浩維攝)

瑪麗醫院出現首宗老鼠傳人的戊型肝炎個案,經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及臨床助理教授薜達(Siddharth Sridh)領導的團隊研究發現,患者居住的黃大仙區曾有老鼠樣本被測出有大鼠戊型肝炎病毒,但今次是首次發現老鼠可將此病毒傳人。

上述個案的病毒傳播途徑仍有待研究,不過袁國勇指出戊型肝炎有三大可能傳播途徑,提醒市民應提高警覺。

港大微生物教授袁國勇指,未完全煮熟的豬膶有機會將肝炎病毒經食物傳給人類。(資料圖片)

途徑一:經食物傳播,特別是生食

過往人類感染戊型肝炎的病例顯示,大多數個案都是「病從口入」。袁國勇指不少人喜愛吃豬膶,若未完全煮熟的豬膶有機會將肝炎病毒經食物傳給人類。

此外,若有食物曾被老鼠爬過,其後人類未完全煮熟該食物便進食,亦有可能受感染。

被老鼠咬傷亦有機會被傳染。(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途徑二:病人口部不慎接觸到老鼠經過之處

袁國勇點出另一個老鼠傳播病毒的可能性,如在家居環境中,帶病毒的老鼠曾爬過患者的枕頭,患者睡眠時咀部接觸到病毒,病毒有機會從口而入。

途徑三:被老鼠咬傷感染

另一個感染的可能性是被老鼠咬傷,病毒經傷口進入人體,袁國勇指被老鼠咬到的傷口較少,或較難察覺。

如有病徵應盡快求醫 以及做相關檢測

戊型肝炎的病徵包括腹痛、腹瀉、大便呈蒼白色、小便呈茶色等。袁國勇提醒,免疫力較低的人士較易受戊型肝炎感染,市民若有這些病徵應盡快求醫,接受肝功能測試,若一般人類戊型肝炎的檢測未找到病毒的RNA,可到瑪麗醫院進一步檢測體內有否大鼠戊型肝炎病毒,測試最快4至5小時會有結果。

袁國勇強調市民有責任保持家居環境衞生。(張浩維攝)

家居環境衞生要做好 「唔好留食物殘渣畀老鼠」

要減低染上大鼠戊型肝炎的風險,袁國勇強調市民有責任保持家居環境衞生,不應只依靠食環署及政府。

家居可做的工夫包括勿亂拋垃圾、垃圾桶要蓋好,亦不應留下食物殘渣令老鼠有機可乘,老鼠有機會行走或躲藏的地方亦必須封好。

袁國勇重申,面對疫病毋須過份恐慌,但市民亦不應掉以輕心,若能做到以上幾點,鼠患數字自然會減少。

吃火鍋時,使用不同的筷子處理生肉和熟肉。(視覺中國)

避免惹上戊型肝炎,除小心老鼠,日常習慣尤其重要:

1.保持良好的衞生習慣,如用清潔的水洗手,特別是處理食物或進食前,以及如廁或處理嘔吐物或糞便後。

2.飲用煮沸的自來水。

3.避免飲用潔淨度不明的水和冰。

4.從可靠的店鋪購買新鮮食物,不要光顧無牌小販。

5.徹底清洗食物。

6.徹底煮熟食物,特別是海產(如貝類 )、豬肉和豬內臟,方可進食。避免進食生或未經煮熟的食物。

7.吃火鍋時,使用不同的筷子處理生肉和熟肉。

(資料來源:衞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