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舞台票房跌 被罵過時「大中華膠」 監製:本土跟悼念無衝突
六四27周年碰上本土思潮湧現,是否悼念、如何悼念六四,儼然成為一種政治表態。「六四舞台」監製張家弘,坦言本土力量的抬頭,反映在劇團的票房上,今年不但公演入座率大跌,接獲演出邀請的學校亦減少近三分之一,連帶劇團成員也被網民稱為「大中華膠」,又被罵過時。
家弘相信,愈來愈多人將紀念六四,跟支聯會和「建設民主中國」等口號畫上等號,故此對劇團反感,但他認為悼念六四與維護本土利益,兩者本來並無衝突,「燭光固然是一種抗爭,但我們應著眼於史實,不應讓這些標籤,蓋過紀念六四的本義」。
票房大跌 六四關注漸少
張家弘的政治啟蒙始於2003年七一大遊行,翌年、即2004年起,他不曾缺席維園晚會,更曾連續10年為晚會擔任主持。家弘自認「左膠」,認為維園的燭光具指標性,是對中國當權者作出控訴、追究當權者當年濫殺學生、埋沒歷史、否定真相,以及表達「拒絕忘記歷史真相」的集體象徵,是抗爭的其中一種方式。
然而近年湧現各式各樣支聯會以外的悼念活動,學聯亦再度缺席維園晚會,各大專院校各辦集會或論壇。大勢所趨,連帶「六四舞台」劇團,今年票房也大不如前,以往每年都收到40多間中學的演出邀請,公演場次維持在七、八成入座率,今年僅28間中學邀請演出,公演入座率跌至三成。
六四紀念活動被標籤
與六四相關的集會活動遍地開花,家弘說尚且可以理解,但他無法接受停止悼念六四,或不應悼念六四的說法。而個別非支聯會的悼念活動,例如港大學生會籌辦的論壇,亦設有默哀環節,家弘認為性質跟支聯會晚會,沒有太大差別,不理解學生會因不認同一句「建設民主中國」口號,寧願分散力量,也堅拒參與維園晚會。
指悼念六四「關乎道德」、「理所當然」
家弘雖然自認「左膠」,個人亦選擇出席支聯會六四晚會,但他對香港出現不同聲音,抱開放態度,「不論是本土、港獨或城邦論抬頭,我認為都是時勢使然」。家弘坦言,明白現在很多人的身分認同已經改變,但不應該盲目將一切有關內地的事情切割,藉此建構香港人身分,「更何況六四是香港歷史的一部分」。
家弘又認為維護本土利益,跟悼念六四死難者,實際上並無衝突,「這關乎道德,向政權聲討屠殺人民的責任、悼念被殺的無辜學生,是理所當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