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情緒衝擊 六四舞台劇降溫  監製:少人談六四更要講下去

撰文:陳健佳
出版:更新:

一群專業人士組成的劇團「六四舞台」,自2009年起,每逢5月便到學校巡迴演出。近幾年,願意讓劇團入學校演出的數目,由去年43間減至今年28間。即使今年首次開放公開演出,首輪內部訂票也不太理想。劇團監製張家弘坦言,對本土關注的氣氛升溫,衝擊對六四悼念、關心中國的看法。

「六四舞台」監製張家弘相信舞台劇及演後座談互動,可以讓觀眾反思六四事件。(六四舞台Facebook劇照)

八九年發生六四時,張家弘還是小三學生,對六四沒有印象。直至2003年廿三條立法,他走上街關心社會。2004年,他在維園六四晚會擔任義工,後來自己也做了社工。

2009年起,他與一些志同道合人士組成「六四舞台」劇團,到學校巡迴演出。由《在廣場放一朵小白花》、《那年我的孩子十七歲》等,至今已到過百間學校公演。近幾年,他發現大家對六四的情緒不一樣。「現在大家覺得未必要用悼念方式紀念六四,或有人用抗爭精神來表達。有些人可能不選擇去維園,去尖沙咀、去港大靜坐都得。」更重要的是,有部分人認為面對香港困境,已經覺得沒能力關心內地的事。

每年他們到學校演出,希望讓學生了解六四歷史。不過今年參與學校減少,也有老師表示,入學校演出要校方批准有難度,所以戲團今年公開演出,希望老師跟學生可以來觀看,擴闊觀眾群。

劇團去年演出《黃雀飛》佔領版,張家弘、黃之鋒、列明慧(左至右)一聚。(「六四舞台」FACEBOOK 圖片)

六四舞台劇如神功戲年年做

他稱,香港人面對自身困境,可能會覺得不如先關心自己。「可能做一齣《D7689》會受歡迎。」早前有劇團便以《D7689》為劇目,不過地鐵不准掛上海報。

如果有一天台下沒有觀眾,「六四舞台」還會演出嗎?「好似做神功戲咁,年年做。無人講(六四),都要講。」他稱堅持下去,只因「六四到現在已經27年,仍然是很多人的照妖鏡。歷史不可以抹殺,特別是年青一代,每年多一批八九後的人,他們未必知道六四的事,更要讓他們知道。」他也相信舞台劇及演後座談的安排,令觀眾有更多反思空間。

演出及座談嘉賓
==========
20/5 8pm 朱耀明牧師
21/5 3pm 公民黨副主席陳淑莊
21/5 8pm 資深傳媒工作者謝志峰
22/5 3pm 前學聯秘書長周永康+香港眾志副主席黎汶洛⁠⁠⁠⁠

年青一代對六四事件的情懷,隨着中港政治、經濟發展已經起變化。( 陳焯輝攝)

「六四舞台」主席列明慧,本身是一位物理治療師。八九六四時,她是小六學生。直至升讀大學加入學生會,參與社會運動,感受至深。「96年發生釣魚台事件,上一輩要保衛領土。我的一輩已經不在乎領土誰屬,只是關心反戰和反對污染等。」

對六四感受至深,因為她一直以爭取中國民主為目標,「以前六四不去燭光集會,去哪裡?」現在年青人未必覺得要悼念,或者用自己方式,「學聯退出支聯會,大學也自己搞集會。」

「這兩年大家對政府失望,很多人會覺得,是否要放時間搞好香港?」她體會年青人的失望,「以前香港經濟好,會想到內地人權問題、經濟未進步。現在內地經濟好,會否反而影響我們的生活?」她指本土思潮對年青人有很大影響。「講中國人關心中國事,他們會抗拒。」

「以前有對手(民建聯已故主席馬力否認六四屠城之說)攻擊,會奮力反抗。現在 『唔關我事』 的心態,更冷漠,更凋謝。」她稱今年有很大反省,希望了解未來如何推動劇團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