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拾慌五】邵家臻不做議員去執紙皮 拾一小時不夠買兩枝水
立法會社會福利界議員邵家臻,迷失在這場角色扮演遊戲。
這位關注基層、挾社福界資歷獲得議席的破格社工講師,今回瞄準拾荒者議題與港府來一場大對決,除了接二連三向食環署署長劉利群窮追猛打,要求檢討前線人員執法外,更身體力行「瞓身」參演拾荒者角色,於旺角露天街市及太子、深水埗工廠區「單打獨鬥」執紙皮,務求更有牙力向港府談判。這位沒依靠的新丁跟隨60多歲何太工作,闖進拾荒者世界,是弱勢一員,沒老弱面孔,沒商舖關係,只能游擊式「執漏」,結果換來連場挫敗,更恐牽起濕疹大爆發、留醫難斷尾的餘慌。不過,他今次堅持拼命代入角色,只冀為大眾揭破荒謬。
作為新丁,汗流浹背一小時,只執到少許紙皮,到回收店一賣,只得5元半,花了3元買枝水解渴,餘下的血汗錢,連買多枝都不夠。
初哥跟60多歲拾荒婆婆學習
邵家臻首次下海執紙皮前夕,滂沱大雨,天文台發出紅色暴雨警告,記者擔心告吹,另一邊廂的何太則徹夜無眠。街市年中無休、熙來攘往,她需趕及於清晨開檔前將紙皮整理好,結果通宵達旦工作,用一雙黑眼圈迎接來訪。她帶這位初哥游走日常工作範圍,魚腥酸臭,混雜市井味道,街市漁販刮着魚鱗叫賣,菜販扔棄剩菜殘渣,盛載最底層「下欄嘢」的紙箱及發泡膠箱,則由拾荒者接收,不過需「等價交換」,要代商戶清理垃圾。邵家臻隨何太於馬路旁整理收獲,又奔走垃圾站及回收店,大汗壘細汗。
也許背負議員包袱,也不在預料之內,對於記者要求「單打獨鬥」,他冷不防有此一着,臉上流露半分顧忌,不過經解說後,他答允起步,沒何太陪伴下,他情急智生,以為商貿區裝修商舖最多紙皮廢棄,結果遊遍旺角及太子,也一無所獲,他事後檢討時也禁不住自嘲「懶醒」。
紙皮早有拾荒者 布碎混紙皮被斥
沒增磅的手推空車向前走,邵的自信同時急墜,原來周遭店舖紙皮早有人認領,他接二連三吃了閉門羹。此時已走到深水埗一帶,步行逾一公里,見到橫巷中有數個紙箱在地,本來落魄萎靡的他,精神一振,豈料滿心歡喜推到回收店,又迎來打擊。拾荒新丁不識行規,換來店主不客氣喝斥,「喂!入面啲布碎唔要,拎返走!」,他強作鎮定詢問垃圾站位置,步出店外又折返,放下傲氣,只為討回勞動價值。
執一小時紙皮僅賣得$5.5 一下子花逾半
走文青風的邵家臻出名「姿整」,但此刻已不顧「身世」,即使毛巾掉過落地,也會再用,他不在乎,滿腦子以目標為本,旁人目光耳語也看不見、聽不到,他驚嘆環境對人性的改造,「原來就算係咁短時間,都會改變自己!」
擦乾汗水後,是一場反思式沉澱。「原來真係好消磨鬥志」,代入拾荒者角色,所說更有份量,「未拎到上手,未拎到去回收店賣到錢,都唔知係咪屬於你」,奮鬥逾小時,換來少得可憐的5元半,是無奈的挫敗,「頭先經過見到兩餸飯都要32蚊,點買啫?」今朝有酒今朝醉,用拾荒「時薪」吃飯,如港人置業般遙遠,他計不掂數,索性花費3元購一枝樽裝水,至少解決當刻口渴。
明日愁來明日愁,他有所頓悟,「頭先問何太諗住做到幾時,佢話做到死為止,其實條問題好傻,佢邊有得揀啫?」何太於旺角街市打滾10多年,至今她仍與丈夫日夜留守紙皮堆,連同街市兼職,每月靠萬多元養家。邵問她最愛吃甚麼,何太說平日沒甚麼時間進食,左想右思後說是菠蘿包,「其實佢只答得出,最常食咩,佢甚至無離開過亞皆老街、大角咀都唔識去」。他沉思片刻,有點怒火街頭的氣憤,「呢啲邊係細藝?政府唔好玩啦。」
改變體制 先要親身體驗 方能感受拾荒之苦
邵家臻做事出名「瞓身」,拾荒體驗如是,佔中也如是。社工出身的他,大膽敢為當頭,由前線轉任講師,再由社運跳進議會,他義不容辭,當年於金鐘大台做「咪手」,位列佔中十死士之一,是他嶄露頭角開端,也自此札根改變體制的執念。
不過激情過後,餘債未完,佔中案件今個月預審,屆時也許需負刑責,甚或打回原形。官司纏身,但他仍不忘社福議題,繼續深耕細作,安老院舍、社福界整筆過撥款、無家露宿者、囚權等範疇,統統拼勁,政府對拾荒者政策的愛理不理,更激發他向食環署署長劉利群的連番進擊,試過發英雄帖,又動之以情用「情書」之名,邀約對方進行拾荒體驗。官僚懶理,他索性聯同議會友好、新界東議員張超雄等人親身上馬,促成是次體驗。
批官員落區是「化妝後幻象」
立法會及港府官員恆常有落區探訪,但他認為所目睹的,是化妝後的幻象,甚至是喬裝,難見真實,「係呀,我哋會去探露宿者、小型家舍,但唔會睇到素顏」,他斥責政府「醜怪」,拾荒議題明明是複雜的社會問題,混合社會貧窮及政府保障缺漏,但港府部門推卸,形成困局。
他整頓心情後,與拾平台成員開集思會作賽後檢討。成員趙日輝指,中年漢拾荒,旁人看在眼裏是異相,卻也折射出社會畸態,「阿婆執又好正常咩?點解長者要咁樣搵飯食?」行內又自成潛規則,窮鬥窮、累鬥累,有社區連結的拾荒大戶定期有斬獲,個體戶則需游擊出動,只能檢拾大戶的漏網之魚,是拾荒邊緣被遺忘的異相。
清潔工奪拾荒者紙皮「陰公人對陰公人」
他們又探討拾荒政策未來出路,趙認為劃設揀拾空間重要,邵聞言點頭:「何太要走到出馬路旁做嘢,佢話對面店舖成日畀說話佢聽」,他又關注食環署工作指引及充公程序,不獨是執法人員,外判清潔工亦是拾荒者天敵,他們有時會順手牽羊將紙皮及財物取去,「清潔工都係基層,其實又好矛盾,陰公人對陰公人,政府都要反思吓點解。」
食環署回覆指,署方主要工作是保持環境衛生,不時收到針對拾荒者投訴,涉及於行人路堆放回收物品、雜物及影響環境衞生等問題。
執法盡量情理兼備
發言人續指,減少廢物及資源回收是環境局政策範疇之一。有相關團體就推動拾荒者友善政策與環境局會議,署方亦有出席。政府認同街頭回收工作有助社區環保工作,亦理解處境,但由於社會不同持份者對這種回收活動所佔用公共空間的權利有不同看法,倡議須經過社區深入討論,始有共識。署方同意相關團體可作為橋樑,加強與政府及地區人士溝通。至於執法安排,署方則會因應情况發展檢視,盡量做到情理兼備。
環保署則指,署方和回收基金諮詢委員會致力優化回收基金的運作,促進循環再造及妥善處置相關回收物品,有利回收業界的發展及提升作業水平,推動循環經濟,從而提升各階層回收從業人士包括拾荒者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