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辯論】施永青倡居屋抽籤改輪候制 一次攪珠定先後

撰文:黃偉倫
出版:更新:

歷時五個月的土地大辯論,將於下月結束。四個智庫組織今日﹙29日﹚合辦研討會,探討房屋及土地政策問題。中原地產主席施永青認為,現時居屋以抽籤的形式分配,是沒有承擔的做法,批評抽籤未能解決問題,「如果得嘅,要解決貧窮問題,開多幾次六合彩就得」。他建議,政府可將居屋改為輪候制度,確保市民在一定時間後,就可以「上樓」。

4個智庫組織今日合辦「土地房屋供應大辯論-挑戰與機遇」研討會,討論香港當前的房屋及土地政策。(黃偉倫攝)

持續智庫、未來@香港、香港政策研究所及團結香港基金,今日合辦「土地房屋供應大辯論-挑戰與機遇」研討會,討論香港當前的房屋及土地政策。

方案:第一次抽籤是決定先後次序

中原地產主席施永青認為,現時居屋以抽籤的分式分配,是「政府無承擔」的表現。他解釋,抽籤只係可以解決少部分人的住屋需求,其他未能「中籤」者,仍然未獲得幫助,「有啲人抽咗40年都抽唔到」。他批評抽籤不可以解決房屋問題,「如果得嘅,要解決貧窮問題,開多幾次六合彩就得」。

施永青建議,分配居屋時,可改用輪候制度,第一次抽籤是決定先後次序,之後市民就輪候等待「上樓」。他認為,此舉可體現政府「有承擔」,而且每個人等候一定時間後,都有「上樓」的機會。

施永青(右三)指,使用荒廢農地是增加土地最快的方法。(黃偉倫攝)

促提高地積比 不抗拒填海

對於如何增加住屋土地,施永青認為,可以提高地積比,一些原本地積比原為1.5倍的土地,可以增至3倍。他解釋,地積比其實有調整的空間,因為有部分地方雖然未有提高地積比,但本身已出現了不少劏房,居住人數較原有的多,證明實際上可居住的人口較原訂的多。

施永青又表示,香港並不缺乏土地,但有大量荒廢農田,即使農業息微多年,都未有改變用途。他認為,增加土地最快的方法,就是使用這類荒廢農地,以及一些政府現有、但又未作規劃的土地。對於填海,他表示並不抗拒。

劉智鵬說,解決土地問題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善用新界土地。(黃偉倫攝)

智庫主席建議城市規劃標準延至新界

出席研討會的持續智庫主席劉智鵬認為,解決土地問題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善用新界土地。他指,受制於歷史原因,新界土地一直未能善用,如果要將新界土地發揮最大作用,政府與市民就要下定決心,消除新界與港九市區的地域界線,撤除不合時宜的新界土地規劃管制,將適用於港九地區的城市規劃標準,延伸至新界。

劉智鵬舉例,九龍城、九龍塘、深水埗、荔枝角等地區,最初屬新界範圍,不過1968年時,港英政府為解決人口澎脹問題,將上述4區劃入九龍,按都會規劃的標準發展,採取高地積比率的方式建設。他續稱,根據統計署2016年的中期人口統計,上述4區容納逾150萬人,是善用新界土地的最佳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