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研全面復修「永和號」 加固地基結構 日後或可登二、三樓

撰文:黃靜薇
出版:更新:

位於中環威靈頓街120 號、擁有逾130 年歷史的3層高唐樓,前身為當區老店「永和號」雜貨,是現時本港碩果僅存的「背靠側」建築。在民間團體多番爭取下,市建局去年決定將全幢保留,但只會復修地舖該層。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26日)撰寫網誌,稱局方與發展商、保育顧問正研究加固建築地基及上蓋結構,望可進一步活化一、二樓,重現當年華人聚居的生活形態。

市建局為永和唐樓的外牆豎立鋼鐵斜撐,在樓宇內部則安裝交叉支撐架,加強樓宇內外結構的支撐能力。(市建局提供)

嘉咸街與威靈頓街120 號交界一幢以磚木建成的唐樓,前身為80 年歷史的「永和號」雜貨店,於1930年代開業,曾於日治時期用作鹽糖倉庫。2007 年納入市建局重建範圍後,「永和號」於2009 年結業,一直丟空至今。

市建局以鋼箍套緊整幢永和唐樓的四面外牆,防止外牆的裂痕加深和延長。(市建局提供)

由保留外牆 到全幢活化

市建局過去指「永和號」內部已殘破至難以復修,因此只保留外牆,在民間團體多番爭取下,局方去年決定全幢保留活化,但只計劃將地下改造成地舖。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在網誌表示,近日與合作發展商及其聘任的保育顧問會面,探討「永和號」的長遠活化復修方案,會研究加固建築的地基和上蓋結構,令承重能力及樓宇設施能符合《建築物條例》。

此外,局方會探討進一步活化一樓和二樓的可行性,讓公眾日後不但可享用唐樓的地舖,還可登上一、二樓近距離欣賞。

永和號採用「背靠側」無後巷結構方式興建,內裏結構的木樑面、西江杉橫樑等,均屬1880 年代的建築格局。(資料圖片)

建築狀況惡化 部分石屎脫落塌下

韋志成指出,由合作發展商委聘的保育建築顧問,已為「永和號」進行初步評估,發現樓宇並無即時危險,惟建築物已呈嚴重老態,包括外牆石屎出現鬆脫和裂痕,屋頂和木樓板亦已受侵蝕而腐爛。

今年6月份的颱風更令該建築的狀況進一步惡化,其中在屋頂後方平面位置的部份石屎更脫落塌下,壓毁了一樓及二樓的部分木樓板。

為免鄰近的地基工程影響唐樓,承建商將採用預鑽孔式打樁方法,即鑽孔至10多米的地底下才開始打樁,減輕地面震動,並會派駐地盤工程師每日檢測樓宇狀況。

韋志成表示市建局有意全面復修「永和號」。(資料圖片)

韋志成又指,結構工程顧問於本月為「永和號」進行部份臨時鞏固工程,包括在外牆加裝五層鋼箍,防止外牆的裂痕加深和延長,亦會於樓宇內部加裝金屬支架和交叉支撐架,加強建築物的穩定性。此外,本月中嘉咸市集發生火警,韋志成稱「永和號」並沒有受到火災影響,現時結構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