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畫風波】藝術贗品風波歷史上屢見
撰文:鄧子盈
出版:更新:
黃永玉畫作既無官方代理,多為私人收藏,市場更推高價值,其畫作《荷花鏡片》,逾1426萬港元成交,是黃永玉作品的最高拍賣紀錄。至於他的贗品出現,亦非首次發生。今次面對有拍賣行拍賣贗品,若非他親自打假,恐怕藝術界也難以挑戰拍品真偽。
2013年,政界就發生了知名的黃永玉贗品風波。民主黨當時為籌款,拍賣一幅聲稱出自黃永玉的《花鳥》,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前局長馬時亨,就以30萬投得。當政商界紛紛為馬時亨大喊「抵買」時,黃永玉兒子黃黑蠻卻親自出聲,踢爆該畫為贗品,更直斥贗品「拙劣偽作」。
更早年前,亦鬧出另一則笑話,有人要控告黃永玉為酒鬼酒設計的酒瓶,是抄襲古董之作,反覆經中國美術館的陳履生查證後,證實黃永玉「抄襲」的,不過自身的創作。黃永玉最後更獲得1,800萬的酒瓶版權費。
藝術界承認,贗品不罕見,更常見於名氣大﹑擁有市場潛力的藝術家。已故著名畫家吳冠中一生就遇上不少贗品風波。早在2005年,聲稱來自吳冠中的《池塘》,以230萬元成交,不料在3年後,吳冠中不旦確認該畫為贗品,更在該畫寫上:「此畫非我所作。」繼而在2009年,拍賣贗品風波同重複發生,一幅有署名吳冠中的《松樹》,以158萬元天價成交,不料吳冠中其後指出,該幅拍品為假畫。